九年级月考一物理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3分)(1-18小题为单选,每小题2.5分,19、20小题为多选,每小题4分,共53分。)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2.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隔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B.快速弯折铁条,铁条弯折处变热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D.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4.将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则剩余酒精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A.都不变B.都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C.热值不变,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D.热值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密度、比热容不变5.(桂林中考)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内能是不能改变的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6.发射卫星的火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液态氢,这是利用了氢燃料的()A.热值大B.比热容大C.密度大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汽油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会出现的是()A.内能增大B.温度降低C.密度增大D.分子热运动加快8.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B.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C.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D.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9.如图所示,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D.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10.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很清凉;傍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旧暖暖的。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A.密度B.内能C.热量D.比热容11.(北海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暖手宝通电后很快发热B.小孩子滑滑梯时屁股发热C.热气球点火后冉冉升起D.阳光下,纸片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会着火12.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J·kg-1·℃-1)物质比热容/(J·kg-1·℃-1)水银0.14×103沙石0.92×103水4.2×103冰2.1×103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测温物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13.(南宁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尘土飞扬”就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人们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C.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块不具有内能D.在压缩冲程中,汽油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4.人们经常利用水比热容大这一性质.下列事例中与这一性质无关的是()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B.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C.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D.福岛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15.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c水>c铜,不计热损失),则()A.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低的温度相同B.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C.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D.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加的内能相同16.贝贝同学在中考备考时,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擦。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17.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B.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消失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