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南好人”仁增先进事迹材料范文201X年12月18日晚7点左右,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党支部副书记、三组组长仁增为救跳江自杀的村民曲吉,跳入冰冷刺骨的雅鲁藏布江,不幸被卷入漩涡,在生命最后一刻,他用力将曲吉推出水面,曲吉得救了,他却牺牲了。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失去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而悲痛万分。仁增,男,藏族,1979年出生,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人,1998年入党,2000年任强吉村会计,2008年至201X年任强吉村党支部副书记、三组组长。他先后获得琼结县先进个人、拉玉乡“优秀共产党员”、拉玉乡发展特色产业先进个人、琼结县“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他还是琼结县第12届人大代表。一、勇挑重担,尽心竭力改写“贫困”强吉村位于琼结县拉玉乡向西6公里处,下辖3个自然村,现有186户、764人,其中三组51户208人。三组海拔3800米左右,是强吉村三个小组中的最贫困组,不仅资源匮乏,也是自然灾害高发区。多年来,仁增始终在思考,如何带领三组摆脱自然条件制约,如何实现突破,如何摆脱贫困。夏季,地处山凹的三组都饱受洪涝灾害,每年都会发生农田道路被毁的事情,由于需要抗洪和修复水渠、排洪沟,村民们大多被困在了村里。-2-每到夏天,仁增都要组织防洪队晚上巡逻,一遇到暴雨,就身先士卒,冒着生命危险,与群众一起抗洪救灾,把村民的损失降到最低。201X年的一天凌晨两点,强吉突降暴雨,汹涌的洪水涌入丹增和拉吉卓嘎等村民的家里。仁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要求马上转移老人、小孩,并背起旦增家的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返回洪灾现场,他组织村民围堵洪水,满身泥浆的他带领大家干到天亮直到洪水退去。201X年夏天,娘那沟再发大水,洪水夹杂着泥石翻过下游公路,直扑农田而去。仁增急忙叫上组里的干部,带上铁皮围栏去围堵洪水。冲在最前面的他突然一个趔趄,跌倒在洪水里,多亏村会计旦增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仁增,才没被洪水冲走。面对凶猛的洪水,仁增多次召开群众代表会议研究解决水患问题。为让全组摆脱水患,他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建设防洪堤和水渠。201X年,仁增积极向县人代会提交议案,争取投资近100万元,修起了曲巴嘎、那日沟、娘那水渠等3条长3000多米的排水沟、水渠。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到用水泥冬天易被冻爆,他创造性提出在干渠中加铁皮来防渗漏和防冻。通过这些水渠和排水沟,将以前村子两边的洪水都集中到了娘那沟。201X年,他千方百计争取到资金40万元,用于修建娘那沟防洪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他采取分段包干的方式,严把工程质量关。每天中午-3-他都要现场检查建设质量,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的防洪堤段,他立即扒掉。在他的带领下,40万元竟然修了1500米的防洪堤。群众都说:“有了这条防洪堤,睡觉都踏实了。”强吉村三组是一个农业为主的村庄,人均只有1.5亩耕地。长期以来,农作物产量不高。仁增非常着急,他多次到县农牧局打听是否有农作物新品种。201X年3月16日,正是强吉村一年一度盛大的“开耕节”。此前一天,仁增接到电话,告知他可以到日喀则领取青稞新品种“喜马拉雅22”种子。他高兴不已,决定立即动身去日喀则。群众劝他说,没有村支书参加开耕节,大家就高兴不起来。仁增留了下来。第二天一早,参加完开耕节仪式,仁增立即开上自家的皮卡,奔向日喀则拉回种子。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仁增还组织群众新修了2座水塘,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当年,全村庄稼丰收,每亩产量比以前增加了200多斤。为方便群众磨面,仁增向村委会提议,从集体收入中拿出6万元为3个组各建起了1座磨面坊。仁增决定,由组里牵头实施土地集中耕种和农作物收割制度,他争取资金6万元、组里出资6万元,购买了收割机,每到收割季节,他和组里的干部一起驾驶收割机为每家每户收割粮食。此举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村民外出打工,他总要找到老板,打招呼不要拖欠工资;群众在本地参加项目没-4-有及时领到工资,他总是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追讨,这些年,全村没有出现一起农民工工资长期拖欠问题。光靠农业只能满足温饱,不能解决“钱袋子”。三组高山草场面积大,但全组羊却只有200多只。仁增决定大力发展牧业。通过积极争取资金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