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山慈菇的功效慈菇的功效痛风作用秋水仙碱(col)是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的唯一抗炎剂,对痛风急性发作有特别显着的治疗效果,也是有效的预防药。col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对其他关节炎只偶尔有效。抗炎作用col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炎性水肿,抑制肥大细胞中组胺的分泌,提高白细胞内camp的水平,抑制炎症时多核白细胞释放溶酶,抑制多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反应及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有利于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及减少炎症介质对组织的损伤刺激。抗肿瘤作用col及其衍生物秋水仙酰胺(由col经氢氧化铵水解而得,colchicineamide)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都有抑制作用。制疤痕增殖复方秋水仙碱离子导入法对人体皮肤瘢痕增殖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篇二:山慈菇营养价值介绍山慈菇营养价值介绍别名:山茨菇、慈姑、山北姑、毛慈姑、泥冰子、算盘工、人头七、太白及、水球子、泥宾子使用提示:内服:煎汤,3至6克;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调敷。山慈姑知识介绍:杜鹃兰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状,长至3厘米,直径1至2厘米。顶端渐突起,有茎痕。基部脐状,有须根。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膨大部有2至3条微突起的环节,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或粉性,气微,味淡,带粘性。独蒜兰假鳞茎与杜鹃兰类似,但不及杜鹃兰饱满,呈圆锥形或不规则瓶颈状团块,长至厘米,直径1至2厘米,上部渐突起,顶端断关处呈盘状,下部膨大且圆平,近基部凹入,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不去皮),较光滑,有皱纹,膨大部无环节。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气微,味淡,微苦,稍有粘性。均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山慈姑补充信息: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用时捣碎,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山慈姑适合人群:正虚体弱者慎服。山慈姑食疗作用:山慈姑味甘、微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脾经,体坚质重,力峻降散;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主治痈宜发背、疔肿恶疮、瘰疬结核、癌瘤、喉痹、虫蛇咬伤等症。内服、外用均可。山慈姑做法指导:1.凡热毒瘀互结而致痈肿疔毒、瘰疬结核者,既可内服,亦可外用,且有脓能溃,无脓可消,可与雄黄、麝香、大戟、文蛤等配伍;2.凡肝郁气滞,痰热内比结所致瘰疬结核者,可与昆布、贝母等相伍,以行气化痰散结;3.凡热毒辣上攻所致喉痹咽痛者,可与山豆根、蚤休、射干等合用,以清热解毒利咽。篇三:山慈菇综述10000山慈菇国内外研究进展山慈菇为我国常用中药材,始见于唐代《本草拾遗》。收载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的植物来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球茎,前者习称毛慈姑,后二者习称冰球子。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长江以南各省。对山慈菇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li等对独蒜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化合物。日本和韩国学者通过活性筛选从杜鹃兰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一个具有强的抗血管生成活性,一个是乙酰胆碱受体m3的阻断剂,两个具有较强的降压活性。近几年我国学者对杜鹃兰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此外还有一些人工栽培、组织培养、生药鉴定方面的报道。同时关于云南独蒜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报道较少。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了独蒜兰的化学成分,但研究零散,使得独蒜兰的质量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评价和建立。2010年版《药典》对其评价只是基于形状、鉴别和炮制等。文献报道的山慈菇质量标准主要是基于《药典》的检查项规范:山慈菇的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溶出物进行分析。活性成分的质量标准的建立还缺乏报道,其原因是指标活性成分不明确以及缺乏市售的标准样品。1.植物概况和日本也有分布。2.山慈菇的化学成分山慈菇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杜鹃兰、独蒜兰上,从其球茎和全草中分离出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菲类、联苄类,此外还有少量苷类、木脂素类和黄烷类等60多个化合物。2.1.杜鹃兰薛震等从杜鹃兰中分离得到,10个菲类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