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定义: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示例生产中的负外部性工厂在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种负外部性。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费,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生产中的正外部性教育是一种正外部性。完善的教育系统培育出的人才,会对社会建设作出贡献,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建设一栋造型美观的建筑,让这个地区的所有人都可以欣赏到这一道风景线,也是一种正外部性。以下文字比较多,时间多就看一下,我觉得红色的地方比较重要,仅供参考!!外部性的本质及其解决途径内容提要: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可能会引起外部效应,这些外部效应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当这些外部效应存在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决策中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的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这样,依据失真的价格信号所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肯定会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而达不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所要求的最佳状态,所以为了使得社会资源达到最合理的利用,具有最高的效率,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使得外部效应达到最小,使得私人边际效益与成本基本上与社会编边际效益与成本一致,从而更好的实现帕累托效率。关键字:外部效应;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性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税收;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所谓外部性,按照萨缪尔森的观点,是指在生产和消费中,一个人的行为给他人带来未经当事人同意并以货币形式进行补偿的额外成本或收益的情形。外部性也即外部效应,简单的说,就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的本质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关于外部性的产生原因,西方学者普遍归结为公共物品的存在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是因为公共财富出于制度和技术上的原因,其价值属性无法有效地划归私有而引起的。”而对外部效应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但最基本的还是依外部效应所带来的后果分类,即可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不管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只要存在,私人的边际效益与成本就会同社会的边际效益与发生偏离,由此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下面详细说明他们的存在是如何使资源配置发生扭曲的。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这里还要引如外部边际成本的概念,即这种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而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它是生产某一物品或提供某一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的一部分,但它未在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得以反映。现在假定某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也就是说在该行业市场上任何买者或卖者都不能操纵价格。当每增加一单位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仅是私人边际成本,也就是说并不是每增加一单位该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即并为把外部边际成本计入其生产的边际成本。这样生产者在决定该产品产量时就未考虑其外部边际成本,从而导致生产者做出的产量决策不是最佳的,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不是最高的。因为其产品的生产价格只是私人边际成本,而未把外部边际成本计算在内,则其决策者必然会做出生产高于有效产量的产量决定,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可以知道,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同负的外部效应类似,正的外部效应的关键问题,就是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的状态。但在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正的外部效应时,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量水平并非总是缺乏效率的。只有在处于较低的产量水平—一在这一水平下,外部边际效益大于零——的条件下,市场机制才会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发生失灵。对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政府的作用无疑至关重要。合理科学的政府行为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前提。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