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华侨中学018年博罗县艺术生高考模拟测试地理试卷(无答案)1/4机密★启用前|2018年博罗县艺术生高考模拟测试地理命题人:审题人:(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第Ⅰ卷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于6月27日至29日在大连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2016年中德合作建设的首条“工业4.0”示范线已在沈阳落地,该示范线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包容性増长。据此回答1-3问题,1.德国选择在沈阳建设首条“工业4.0”示范线主要是因为沈阳A.工业基础雄厚B.交通运输便利C.消费市场广阔D.劳动力充足2.中德合作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是A.增加就业人口B.扩大企业规模C.降低生产成本D.增强竞争力3.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是①反对投资和贸易自由化②加强中小企业生产能力的建设③加强各阶层人员的技能培训④鼓励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兼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5月到8月,湟鱼都要沿周边河流洄游以繁殖后代。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湟鱼洄游距离越远,幼苗在淡水中生存时间越长,其成活率就越高。阻碍湟鱼洄游的主要因素是A.鸟类捕食B.河床险滩C.水坝拦截D.河水流速5.当前,为了保障湟鱼顺利洄游,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A.拆除水坝B.修建过鱼通道C.阻止鸟类捕食D.炸掉险滩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6—8题。6.图1中甲吠亩法有利于A.抗风透光B.保温通风C.抗旱保墒D.排水防涝7.与图1甲相比,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A.土壤水分充足B.昼夜温差减小C.风力侵蚀降低D.通风透光性好8.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土壤D.水分地理试题第3页(共8页)地理试题第4页(共8页)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下图为1988-2014年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某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9-11题。9.该河段河道变宽幅度最大的时段是A.1989—1991年B.1995—2000年C.2007—2009年D.2011—2013年10.该河段河道宽窄的变化,说明了A.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B.该河段河流落差大C.右岸常年淤积,左岸常年侵蚀D.该河段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变化大11.2001年前后,河道宽度变化的幅度有显著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上游流域降水年变率小B.全球气候逐渐变暖C.上游流域植被遭受破坏D.上游水库投入运行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C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6分)(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冬季节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8分)(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6分)(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