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xxxx水运发展规划前言内河水运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水运基础设施是我区建设国际大通道的重要内容,是发挥我区作为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作用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我区及西南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力支撑。合理规划内河水运对完善我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区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推动“一轴两翼”M型区域经济合作等重大新兴发展机遇,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谋求发展的进程中,内河水运占地少、运能大、成本低、污染小的优势正日益凸显。我区河流众多,水运资源丰富,西江航运干线横贯东西,通向云贵的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穿境而过,发展内河水运的条件十分优越。改革开放以来,在交通部“三主一支持”交通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汇确领导下,通过不断建设和发展,我区内河水运基本形成了以“一干三通道”(西江航运干线和西南出海水运右江南通道、红水河中通道、柳江黔江北通道)为主骨架的发展格局,贵港港、梧州港等枢纽港作刚得到进一步发挥,相继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的煤炭、集装箱泊位,水运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在内河水运发展布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合作的需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清内河水运发展思路,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使内河水运向江海直达、干支相通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快规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的要求,特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本规划范围为广西内河航道与港口。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20年,并对2030年进行远景展望。一、xx水运发展的现状2/13(一)xx水运现状我区共有通航河流53条,主要有西江航运干线、右江、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左江、绣江、桂江、贺江等,呈叶脉状分布。2006年底,全区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为5591公里,占全国的4.5%,其中Ⅳ级及以上航道821公里,占全区内河航道总里程的14.7%,高于全国12.5%的平均水平;内河港口主要有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柳州港、来宾港、百色港等,拥有生产性泊位623个,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735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7.26万TEU,完成旅客吞吐量664万人次;内河运输船舶8173艘,187万净载重吨,货运船舶平均吨位316吨/艘;完成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968万吨和159亿吨公里,分别占全区综合运输量的11%和12%。(二)综合评价内河水运的发展促进了沿江产业带的形成和区域经济发展。内河水运的发展,改善了沿江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带动了一大批水泥、建材、电力等企业沿江布局,促进了沿江产业带的形成。沿江两岸企业聚集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广西内河水运在广西及西南地区实现通江达海、沟通广东及港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拥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经济发达、工农业发展基础雄厚,但能源、原材料匮乏,二者之间有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西江航运干线及其上游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将广西及西南地区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效地连接起来,并便捷地沟通港澳及海运市场。广西内河为西南地区提供了通江达海的运输大通道,对加快推进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广西及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内河水运承担了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的运输,是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水运以其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通江达3/13海等优势,在区域煤炭、水泥、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区内河完成的大宗物资运输量占全区内河货运量的80%,“十五”期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8.5%。2006年我区内河完成客、货运量分别为96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