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心系社区,走进社区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策划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目录一、活动背景二、活动主题及目的三、关于主题四、活动时间及地点五、前期准备六、活动流程七、宣传工作八、可行性分析九、财务预算十、预期效果十一、规章制度十二、附录(居委会调查问卷)一、活动背景社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Tonnies提出,其含义是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20世纪30年代初,以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系的学生根据滕尼斯的原意首先使用中文“社区”一词。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社区概念的界定并不一致,参照西方社会学家对社区的定义,所谓社区,就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构成这种共同体的要素包括:社区的主体,即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一定的地域,即主体的社会活动条件和活动场所;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一定的社会群体和组织;一定的文化和意识,即社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社区成员对本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等。城市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因而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成部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必然选择。是扩大民主、促进城市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巩同国家政权的基础滁州市这几年社区建设的如火如荼,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政府的基层组织,行政化倾向明显,影响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2、社区职责不清。1989年颁布的《居委会组织打》规定居委会要协助政府开展有关工作,但对“协助项目”只作原则规定,实际操作过程中居委会的项目包括政府的所有工作。中发办[2000]23号文件规定,对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的工作和向社区下放的各种负担,社区居委会有权拒绝。但是实际上,对于好多部门下放的工作,社区居委会又难以拒绝。由于没有设分明确的职责范围和保护性措施,社区承担了相当一部分不属于自己的工作。3、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基础设施包括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社区服务额剧名活动的设施。4、社区工作者的人才规格和补贴待遇低。目前我国社区普遍存在人才规格标准低,人才进入机制不合理的问题。5、社区办公经费不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社区的办公经费主要来源于市、区两级政府的投入,经费十分紧张。。二、活动主题及目的活动主题:心系社区,走进社区活动目的:目的在于通过亲身体验社区服务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给社区生活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社区服务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谈,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可以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含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少年成长之路。“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当我们通过这次的实践之后,你会发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是很理想。通过时间所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原先理论上的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只有当一个人投入热情在他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干好一件事情。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以后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三、关于主题社区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也是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作为城市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