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集中量数一、算术平均数1.原始数据计算公式※2.简捷公式二、中位数(中数)1.原始数据计算法※a.无重复数据b.有重复数据b1.重复数没有位于数列中间方法与无重复数一样b2.重复数位于数列中间若重复数的个数为奇数若重复个数为偶数先将数据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排列三、众数a.皮尔逊经验公式:分布近似正态※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关系※在正态分布中:在正偏态分布中:在负偏态分布中:四、其它集中量数1.加权平均数(Mw)※2.几何平均数(Mg)※3、调和平均数(MH)第四章离散量数一.全距R(又称极差):※R=Xmax-Xmin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Pp为所求的第P个百分位数Lb为百分位数所在组的精确下限f为百分位数所在组的次数Fb为小于Lb的各组次数的和N为总次数i为组距百分等级:四分位差:a未分组数据b分组数据二.平均差1.原始数据计算公式:※2.次数分布表计算公式:三.方差和标准差的定义式:※原始数据导出公式次数分布表计算公式导出公式总标准差的合成:四.相对差异量※差异系数标准分数(基分数或Z分数)或第六章概率分布后验概率:先验概率概率的加法定理※概率的乘法定理※正态分布曲线函数(概率密度函数)公式:y=概率密度,即正态分布的纵坐标=理论平均数=理论方差=(自然对数)x=随机变量的取值(-m0双侧Z检验统计决断规则※∣Z∣与临界值比较P值显着性检验结果∣Z∣<P>不显着保留H0,拒绝H1≤∣Z∣<≥P>显着*在显着性水平拒绝H0,接受H1∣Z∣≥P≤非常显着**在显着性水平拒绝H0,接受H1单侧t检验统计决断规则※∣t∣与临界值比较P值显着性检验结果∣t∣<P>不显着保留H0,拒绝H1≤∣t∣<≥P>显着*在显着性水平拒绝H0,接受H1∣t∣≥P≤非常显着**在显着性水平拒绝H0,接受H1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两个总体都是正态分布、两个总体方差都已知总体标准差已知条件下,平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以Z作为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为:⑴两样本相关⑵两样本独立⑴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检验建立假设:虚无假设:u1=u2(或uD=0);备选假设:u1?u2(或uD?0);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Z分布确定检验形式双侧单侧进行统计推断—查表寻找相应的临界值比较Z与Z,从而确定该样本的P是否为小概率,即是否。2)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检验步骤:建立假设:虚无假设:u1=u2(或uD=0);备选假设:u1u2(或uD0);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Z分布进行统计推断—查表寻找相应的临界值比较Z’与Z,从而确定该样本的P是否为小概率,即是否。2.两总体正态,两总体方差未知⑴两样本相关t检验检验步骤:建立假设:虚无假设:u1=u2(或uD=0);备选假设:u2u1(或0uD);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T分布确定检验形式双侧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