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教学案例评析怎样写教学案例评析2011年07月17日我想,一个好的教学案例,也应该是让阅读者“读到自己,读出问题”,这样才能打动人心。所谓“读到自己”,就是要调动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生活体验,与文本作者有一个思想的亲密接触,寻找到那么一点亲切感人的东西;所谓“读出问题”,即引发思考,产生认识冲突,提出自己的个性见解,或者引发阅读者深入关注、思考类似的教学问题。那么,怎样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教学案例评析呢?下面,从二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本人的拙见。一、什么是教学案例二、怎样写案例评析一、什么是教学案例1.1对教学案例的认识让我们先阅读两个常见的“教学案例”。[示例1]《最大的“书”》教学设计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都看过什么书呢?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读一本书,请大家齐读课题——“最大的‘书’”。2.读课题后质疑。说说你想知道什么?3.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想想你弄懂了什么问题。4.找出川川与叔叔的几次对话,感情朗读对话,体会川川的好奇心。5.带着川川的疑问,再次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叔叔回答的话,从叔叔说话的语气中体会叔叔的耐心及知识的渊博。6.随学生的发言,采用多种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看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一层一层的岩石像书;运用多媒体播放资料片——岩石的形成,理解“书”上的字指的是雨痕、雪痕及矿物;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说说“书”上的画指什么,并展开想象,还有什么“画”;通过收集、交流资料理解岩石上的字画能说明什么及作用。⒎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根据这一段内容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岩石为什么是“最大的书”?[示例2]不是果敢,是残忍!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梨草原漫记》(苏教版)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猎人猎熊的果敢。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猎人的行为中的体会。师:谁来说说你从猎人的行为中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体会到了猎人很果断,很勇敢。生2:我认为不是果敢,是残忍。而且,他的行为是违法的![课文原意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未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没有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观点而气恼或回避,而是因势利导,将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师:对于猎人猎熊,你们有什么看法或意见?生:我认为应该从保护动物出发,不能提倡像猎人这样的果敢。⋯⋯当学生的观点与作者原意、教参、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统一或根本不需要同意,留着悬念让让学生课后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惟教参、惟师惟上的落后的教学观念,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教学行为的转变。类似《最大的“书”》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案例吗?它没有明确提出或者我们不能很清晰地看到他研究的背景;有一定的情境描述,但缺乏或者根本没有教者的反思。因为他仅仅是设计,至于具体出现了哪些生成性的东西,还不可预知,也就无从真实描述“疑难情境”和“决策行为”,很好给阅读者以启示。仅有设计过程,没有评析或反思的教学设计。严格的说,它不是教学案例。再看《不是果敢,是残忍!》,可以说是简单的教学案例,主题比较鲜明,有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师也能对教学行为作些分析。但,研究背景交代不明确,课堂上,学生对猎人猎熊有哪些不同的观点?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怎样感悟,有争论吗?有不同的声音吗?没有叙事性描述,不能给读者亲历真实的教学情境之感。由此,笔者认为,教学案例,是“指对教学实践中发生的一个包含有疑难情境或某些决策行为的真实描述,它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生动故事或丰富的教学情境,向大家提供具体的背景、人物、场合、事件,引发人们的思考。”理解好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把握:1.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正如教育专家理查特所言“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记叙式和实录型),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2.案例描述的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并不是所有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