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带状疱疹俗称“蛇串疮”“缠腰火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初起以轻微发热,乏力、纳食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继而患处皮肤红斑、疱疹,并伴有火烧、电击、针刺样疼痛,甚则痛不可触。其病变特点是:病变皮肤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极少过人体中线。此症诊断明确,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一般能终身免疫。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初期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匿性感染,而后病毒进入皮?w的感觉神经末梢,并沿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迁移,并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但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受到某种原因刺激时,潜伏的病毒就会被再次激活,进行生长繁殖,使受侵的神经节发炎坏死,并沿其周围神经纤维下行,到达该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发生炎性病变,使皮肤出现红斑、集簇性水泡,同时受累的神经节发炎、出血、坏死,产生神经痛(1、黄卿弟,黄金荣,林金标,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8,27(22):642、马超,牛丽敏,李淑玲,等.加巴喷丁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9):26-28)。一般情况下,经积极的抗病毒治疗,疼痛多在疱疹消退后1-3月内逐渐恢复,症状消失。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约20%-50%的患者会遗留下持续性及顽固性的神经病理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疼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它是带状疱疹侵袭外周神经持续损伤导致的结果,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治疗PHN,主要倾向于消除神经炎症和促进神经损伤修复2个方面(刘占国,王根全,河北中医,化淤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2017,2(39):217)。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时由于情志抑郁,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蕴,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复感邪毒,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由于病邪侵袭日久,正气耗损,余邪留恋肌肤,气机被遏,气滞血瘀,痹阻经络,“不通则痛”,继而久病入络留瘀,郁而化火耗伤阴血,血不荣络,“不荣则痛”。正虚邪恋,以致疾病缠绵难愈。所以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我科自2016年1月建科以来,收治PHN患者21例,全部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收效甚佳。现就一典型病例,与大家分享。患者:尹某,男,67岁,夹江县焉城镇人初诊:2017年6月6日主诉:带状疱疹后,胁背部疼痛1月余现病史:患者半月前曾患带状疱疹,在外输液治疗后,疱疹消退,至今仍感患处烧灼样疼痛,不可触衣。今日前来我处就诊。有饮酒、吸烟史40多年,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刻诊:患者面色微黄,精神较差,谈吐清晰,声音低弱。右背部疼痛,疼痛为烧灼样疼痛、跳痛为主,夜间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睡眠。嘱其揭衣以视,见患处肤色较深,其间有不规则白色斑块,有少量结痂,轻触疼痛。不欲饮食,大便较干,小便微黄。舌红,苔薄微黄,脉数。康复评估:患处为第6、7肋间神经分布区域,以第6肋神经分布区域为甚,VAS视觉评分7分。诊断:带状疱疹(气虚血瘀,湿热内蕴)方药:血府逐瘀汤加醋延胡、黄芪、山药、板蓝根、木通,中药4剂。西药腺苷钻胺注射剂1.5g肌肉注射,一天一次。物理治疗:1、中药塌渍:方药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活血化瘀外用方。操作:取药粉适量,以开水调匀,纱布承药敷于患处,TDP照射约40分钟,无明显热痛感为度。一天一次。2、穴位埋针治疗:沿患处皮肤外缘,间隔5厘米埋针一粒(清铃?逭?0.2x1.5mm),沿第6肋间神经分布,约5厘米埋针一粒。一天一换。嘱:清淡饮食,勿食辛辣厚味粘腻之品,多饮水。次日,患者疼痛有所减轻,疼痛次数减少。继续上述治疗。药后复诊:2017年6月10日刻诊:患者精神好转,述患处疼痛较前有明显好转,感觉疼痛面积较前缩小,夜间时有疼痛,基本不影响睡眠。查体:患处皮肤颜色变浅,结痂脱落,疼痛部位主要是皮损较严重区域,可予手指触摸。饮食较前增加,大便偏稀,小便较多。舌红,苔白稍腻,脉数。VAS视觉评分4分。效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