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磁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电磁铁》是教科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中的第5课。在前一课学生已经知道了电磁铁的基本构造,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并且部分学生在用电磁铁搬运大头针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搬运的数量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有关,本课在学生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聚焦“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推测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接着作出自己的假设,通过提问、假设、设计、验证和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经历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思维。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作出假设。调用已有经验,推测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可能因素,并作出假设;第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经历检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是否有关的探究过程,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学情分析】学生原有经验中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比如他们认为跟电池电压大小、电力大小、电量、线圈长短、粗细、线圈匝数、铁钉大小等有关,但是他们在科学语言的表述上并不规范或者有重复,教师可以在学生暴露的前概念基础上组织讨论,并转化和归纳建构。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设计和实施实验时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并且用自己探究的数据来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匝数少磁性弱,匝数多磁性强。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电流小磁性弱,电流大磁性强。科学探究目标1.能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探究线圈匝数、电流大小对磁性强弱的影响。2.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能够用探究过程中的数据作为证据支持自己的观2点,培养证据意识。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根据自己的初步推断提出自己的假设。2.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检验假设的实验。3.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的必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难点:设计、开展对比实验探索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教学准备】1.分组器材:三节干电池、电池盒三个、三根长1.3米的单股导线、三枚退火的8cm铁钉、1盒大头针、塑料盘等。2.教师演示: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聚焦(预设5分钟)1.游戏导入:比一比,谁能最快制作一个能吸引大头针的电磁铁,说一说,吸引大头针的枚数,不难发现不同的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不一样多,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呢,引出探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预设学生回答:①电池数量;②绕线多少;③铁芯粗细;④铁芯长短;⑤铁芯形状(条形或马蹄形);⑥线圈粗细;⑦线圈长短;⑧线圈形状;⑨线的类型(漆包线或胶皮线)等。全班交流假设,汇总所有的假设,整理假设,从线圈、铁芯、电流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并分别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意图]从真实的活动中,产生疑问,在学生疑惑的地方聚焦问题,大部分学生会猜测可能原因,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猜测是零星的,有些猜测可能是重叠的,在学生混乱的地方引导,形成系统的分析思维。3副板书:匝线圈Y粗铁二、探究研讨(预设30分钟)1.作出假设谈话:从线圈方面看,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从铁芯方面看,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从电流方面看,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认知为学习起点,在学生模糊的地方介入,从根据已有经验猜测到作科学的假设,培养学生的推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2.合作探究(1)确定研究主题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假设,我们先重点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的关系。这些只是我们的假设,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动手来收集证据。我们收集什么证据呢?也就是说用什么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预设学生回答: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能吸引小铁球的最短距离,两个电磁铁同极排斥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