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课标分析:分析本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第一,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第二,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第三,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一节,由于是本章的开篇又是本书的开篇,所以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统计图表的阅读,渗透人文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分析方法。人口的数量变化从时空两个角度阐述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基数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并通过人口曲线图及统计图来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特点。该部分内容还要求学生探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产生时空差异的因素有哪些。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教材通过介绍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并通过芬兰的案例来说明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必修一自然地理之后刚开始进入人文地理的学习,学生对人口增长、我国人口政策等方面有零碎的感性知识,但对人口理论的基本知识,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差异、原因、后果和对策等方面的人口理论缺乏了解。没有过对这些现象的深人思考,没有形成正确的人文地理思考方法,思维习惯和正确的人文地理观。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构建新知。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说明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通过两次小组讨论的过程,形成深入探究,相互交流与合作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综合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比较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区域认知:分析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地理实践力:考察自己所在的家族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人地协调观:理解近年来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认识到世界人口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环节师生活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展示一些与人口增长相关的图片,如大型招聘会现场、节假日街道、大商场等人流熙攘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后的感受。观看视频《焦点访谈:世界亿人口日》,思考:一个新婴儿的出生,为什么会引起联合国高官的关注?[烷点饬議]世;:进人北亿刊杞£201111011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就是使学生在现实世界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新知,可以促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新的意义;通过图片与视频,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及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新课学习【生】学生观看图片、视频,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一、人口的自然增长【师】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过多的人口带来的问题。那么,一个地区的人口会自然增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生】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师】讲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计算公式,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因此:人口自然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