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欢迎阅读1教育本质问题新解教育本质思想是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石和教育实践活动的灯塔,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影响家庭和孩子未来。由于教育现象和活动的纷繁多样,虽经许许多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但历来也没能形成统一、公认的教育本质观点。作者通过对以往教育本质观点的辨析,受马克思著名的“人的本质”论断的启示,结合康德、夸美纽斯、克鲁普斯卡娅等大师级人物的深刻观点,尝试从哲学的角度提出教育本质是人与世界认识关系的观点,希望给人以启发。教育;本质;教育本质一、教育本质问题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现代工业的高度分工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变迁,教育现象和活动随之高度分化,呈现出多样的教育形式,甚至出现教育现象自身表面上的矛盾性,比如教育价值取向上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教育教学内容上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组织方式上的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等矛盾现象。任何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太多的人习惯于二分法的逻辑,而忽略了二合一的辩证。这些现象客观上促进人们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即教育的本质问题。同时,也只有解决了教育本质问题,才能够真正解决一些看似难以调和的教育理论中的悖论问题。教育本质精品资料欢迎阅读2问题是教育理论中绕不过的重大前沿问题,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思考和研究教育现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实践中默认的重大理念问题,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展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任何教育研究和实践都有一个教育本质的假设,区别在于是否科学、自觉。不论当前有没有科学的教育本质观,但教育本质观念对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的预设前提地位和根本性的基础作用不能否认。教育有着多样的功能和特性,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无意或有意地曲解、夸大某一方面的特性,进而将其定义为教育的本质。因此,一些片面性或局限性的教育本质说,影响着教育理论的科学构建,也影响着教育实践中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从而偏离了真正的教育本质和教育目标。总之,教育本质观决定着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而影响着教育实践。在当前大力发展各类各级教育和改革教育机制体制的背景下,厘清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前提,教育本质问题的研究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二、教育本质的常见观点及误区(一)教育的基本认识根据中国当前主流的传统教育学派观点,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与社会共存,与人类同在,是社会所共有,是人类所需。这是教育的普遍性,是永恒的范畴。教育也是历史的范畴,具有阶级性。在动物界中,老对幼的养育和训练行为,被认为是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少有知识和经验的发展。教育起源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生产资料的劳精品资料欢迎阅读3动,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人类通过语言和文字,把经验和信息发展成有用的知识,传递广播,进而实现文明进步。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工具。人人皆受教育,又教育别人,对教育有着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教育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多角度深入研究。因为人人皆可评论教育,而多只能观察教育的一角,恰恰又认为自己最接近教育的本质,所以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教育本质的认识误区。在考察真正的教育本质问题前,就要认真分析错误的认识观点,这样才有助于探求真正的教育本质。在之前,我们还要先界定和厘清一些教育本质的“本质”问题。(二)“本质”的理解我们认为,“本质”是事物的规定性,是一事物之所以为此事物的根据,即有别于它事物的依据。而本质属性是对事物存在状态和表现特征的描述。对“本质”的理解中,“归属说”、“功用说”、“本质属性说”、“本质联系说”、“内在矛盾说”等,都犯了同样的错误,用反映事物本质的某些特性界定本质,但本质与本质属性是存在根据与存在状态的关系。对教育本质是什么即教育作为教育存在的依据是什么的追问中,要区分经验描述层次、科学定义层次和哲学高度层次上的教育本质。比如,提出教育就是忘记后的部分、教育就是爱的教育,这些观点即是经验描述层次的认识。提出“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