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画鹰》阅读答案及赏析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d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1)此诗写的是画中的鹰,而非活的鹰,因而描写时处处扣着画的特点,即画中之物静止不动、寓静于动的特点,试从二、三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词语。(2)毛血洒平芜是想象之词,还是实写之景?为什么?(3)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格气质?(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素练二字可以看出所咏之鹰是画中之物。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渲染了画鹰的气势。B.颔联身、侧目两词描写了鹰的神情动态,思狡兔是设想画鹰时时准备着攫取狡免,表现了画鹰的栩栩如生。C.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形态逼真,而可、堪两字又紧扣画字之题。D.尾联描写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野,画面上场面激烈,间接流露了诗人的英豪之气。答:(1)思、似、可、堪(2)想象之词,因为作者所咏是画中的鹰。(3)飒爽英豪之气(4)D(句中何当表明是假设想象,不是画面的情景。)阅读练习二:1.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5分)答案:诗人这是运用了虚实(实写与想象)结合的手法。实写如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描写展现了画中鹰威猛敏锐、气势不凡的特点;(2分)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通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激烈景象,展现了鹰傲视群鸟、英勇不屈的特点。(2分)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1分)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1)通过画鹰神采飞动、气势非凡、呼之欲出的描绘(分析1分),表现了诗人对画家高超技法的赞美之情。(情感1分);(2)通过画鹰欲取猎物的描绘,展翅搏击的想象(分析1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情感1分);(3)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通过画鹰搏击凡鸟,其毛血洒落原野的想象描写(分析1分),表现出诗人鄙视平庸或愤世嫉俗的情感(情感1分)。阅读练习三: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你认为这幅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3、诗人主要以哪些手法来表现出鹰的什么形象?参考答案1、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刻画出画鹰的气势;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最后两句为第三层.承上收结,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抱负。2、最后两句寄托了作者的感慨: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乌的毛血洒到荒原上?全诗让人感受到诗人富于理想,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疾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3、首联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渲染了画鹰的气势;颔联以耸身、侧目两个细节描写了鹰的动作神情;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形态逼真;尾联想象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野,突出了鹰的飒爽英豪之气。参考译文洁白的画绢上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而起。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苍鹰的眼睛侧目而视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苍鹰神采飞扬可摘除系着私绳的铜环,悬挂在杆楹上的画鹰气势灵动能呼出。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赏析】唐代诗人中,杜甫喜题画,这首《画鹰》就是杜甫早年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以其细腻传神的笔触,再现了画鹰图:白绢画布腾起一片风霜肃杀之气,令人不寒而栗,是因为画家笔下的苍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它一竦劲身你要攫获铰兔,双目侧视威猛下驯。丝绦环轴逼真可摘,画悬廊间,如真鹰可呼之出猎。这样的雄鹰,应当早日放飞搏击凡鸟,血战除庸。这是一首题画诗,句句是鹰,句句是画(《杜诗解》)。与《房兵曹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