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贺龙元帅的十大精神作者:刘纯规来源:《中华魂》2017年第08期贺龙元帅一生功勋卓著,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形成了既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共性又有贺龙自身个性特点的贺龙精神。一、寻找真理,追求真理,执着坚定的探索精神贺龙一生经历了无数不平事,且最爱打抱不平。他想要给穷人找到一条好路子。在探索中,他认为穷人要不受欺负就要抱成团,所以他参加哥老会。但哥老会却不能解决穷人过上好日子的问题。随着经历的不断丰富,他渐渐明白:在这个不平的社会里,穷人靠努力劳动是过不上好日子的。靠黑心肠欺侮别人去发财,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骑在穷人头上的土豪劣绅。贺龙开始了关于社会变革的探索。18岁时他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从革命党的理论中贺龙看到了为穷人找一条出路的希望。贺龙在真理追求的路上却并非一帆风顺的。在反袁护国护法等斗争中贺龙虽然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但却被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搞得十分迷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依然如故,同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人却互相倾轧,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贺龙找不到明确答案。在那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里,贺龙的部队几次被别人吞并。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坚定了寻求正确道路的决心。从种种探索实践的失败中,他深深地认识到:“孙中山是个伟人,可是,他依靠的还是军阀队伍,早晚是靠不住的。”在征战的过程中他注意结识各种人才,听取不同的政治观念,在一次听取陈图南的无政府主义理论与其归国的同学方汉儒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辩论中,他凭着多年探索的经历,认同社会主义理论是可行的。在贺龙执着的追求下,他终于接触到了真正革命道理。1924年夏贺龙率部移驻贵州铜仁县时,收到在广东黄埔军校学习的周逸群寄来的许多马列书刊和关于国共合作情况的书信。从此以后,他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方向,并朝着这个光明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正是贺龙这种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才使他寻找到真正的为穷人打出天地的革命真理——马列主义。二、不畏强权,反帝坚决,勇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近代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屈辱史。但不屈的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依然涌现了无数个反帝爱国志士激励着后人。贺龙正是无数个反帝爱国志士中的一员。在斗争中展现了他不屈不挠却又热情似火的爱国主义精神。1923年护国战争时期,吴佩孚利用日本商船运送军火打内战,结果让贺龙扣押。贺龙扣押“宜阳丸”号,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件罕见的事情。不仅敢扣,还敢索赔。面对日方的强横交涉,贺龙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并将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真正中国人应有的爱国立场和一个中国军人的严正态度。贺龙的反帝斗争能获得胜利与他的勇气与智慧密不可分。在以后抗日战争中对日作战的坚决,和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斗争的坚定立场无不体现了贺龙同志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三、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贺龙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首先体现在他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上。南昌起义前,蒋介石为了拉拢贺龙,许以500万大洋,汉阳兵工厂以及武汉卫戍司令的官位给他。高官厚俸,权倾一方,其巨大诱惑,换上任何一个军阀都难以抵挡。可是贺龙却丝毫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地带领部队开赴南昌。此时的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可他坚信共产主义才是他所要追求的真理,坚信共产党才会真正为穷人打天下,坚信共产党一定能够成功。所以没有什么诱惑可以动摇他的这种信念。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败后,贺龙辗转回到桑植洪家关,准备再次发动乡亲举行桑植起义。有个族叔劝他说:“现在是国民党一统天下,势大力强,你们为什么要当‘红脑壳'呢?”又说:“你当过镇守使,当过军长,为何现在不穿皮鞋穿草鞋,当了共产党,落得赤手空拳,你还图什么?”贺龙铿锵有力地回答他道:“我贺龙找真理,找个好领导,找了半辈子,现在总算找到了,就是把我的脑壳砍了,我也要跟共产党走到底。”贺龙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还体现在他坚强的党性原则上。他不怕强权,不怕恶势力,更不怕帝国主义。可是当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却事事听从党的指示,处处服从党的决议,听从党的指挥,维护党的团结,这正好体现了他坚强的党性。他的这种党性原则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