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高校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专题网络培训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网络安全“四个坚持”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精神,2021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将面向高校负责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开展第四期高校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专题网络培训。为保证培训的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方案。一、培训目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网络安全“四个坚持”重要指示精神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了解中央和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设计、整体规划和基本要求,深入学习国家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高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提升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二、培训对象高校负责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三、培训时间培训时长一般为3个月,具体分为报名、学习和总结三个阶段,循环滚动开班,具体启动时间由合作单位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协商确定。具体培训安排见下表:培训阶段时间工作内容报名阶段约2周1•发放培训通知,部署培训工作。2.建立培训管理团队,进行训前指导。3•学员实名注册,使用学习卡进入班级。学习阶段约2个月1•参训学员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参与主题研讨,撰写学习心得,完成各项考核要求后在线打印学时证明。2•参训单位加强统筹,做好培训中期的督学与促学工作。总结阶段约2周开展培训评估与总结。四、培训内容本次培训针对管理人员(负责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三类对象,以“通识课程+按对象选学课程”的形式设置课程(课程详情见附件1)。“通识课程”围绕“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形势分析”“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政策解读”“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素养提升”“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规划实施”模块设置课程。“按对象选学课程”在通识课程基础上,管理人员围绕“网络安全舆情应对”“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模块选学课程;专业技术人员围绕“网络安全技术与防护”“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营”模块选学课程;教师围绕“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模块选学课程。五、培训形式培训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cn)平台组织实施。参训学员在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进行实名注册,登录后使用统一发放的学习卡参加学习(已注册过的学员可直接登录并使用学习卡),也可以直接下载移动客户端(学习公社APP)随时登录学习。1.在线学习:培训期间,参训学员需完成不少于20学时(45分钟/学时)的通识课程和不少于10学时(45分钟/学时)的按对象选学课程,累计完成不少于30学时(45分钟/学时)视频课程学习任务。2.主题研讨:培训期间,参训学员在班级管理员的组织下,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分别围绕“如何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网络安全防护实例”“课堂教学与网络安全的有机结合”等主题开展研讨。3.研修总结:培训后期,鼓励参训学员结合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作为本次培训的研修总结。研修总结要求主题鲜明、条理清晰、结构完整、逻辑严谨,字数不少于800字。六、培训考核为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确定以“基于任务”和“关注过程”为原则的考核方法,培训将从过程性与获得感两个维度对党员进行考核,完成培训各项考核要求的学员可在线打印学时证明,所学学时计入继续教育培训学时。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维度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专职教师分值课程学习:参训学员需完成不少于20学时(45分钟/学时)的通识课程和不少于10学时(45分钟/学时)的按对象选学课程,累计完成不少于30学时(45分钟/学时)视频课60分过程考核程学习任务。主题研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分别围绕"如何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网络安全防护实例”“课堂教学与网络安全的有机结合”等主题完成不少于2条的线上研讨。20分结业考核研修总结:结合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自身工作实际,撰写—篇心得体会作为本次培训的研修总结。要求主题鲜明、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