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的规范化饲养大全1、驴的一般习性驴具有热带或亚热带动物共有的特征和特性,喜在干燥、温暖的地区生活,不耐寒冷,耐热、耐饥渴,有的甚至能数天不食。驴的饮水量小,抗脱水能力强(脱水达体重的25%~30%时,仅表现为食欲减退,且1次饮水即可补足所失水分);驴的食量也小,比马少30%~40%。驴性格温驯,胆小而执拗,鸣声长而洪亮,一般缺乏扞卫和自卫能力;天性怕水,拒涉水,不适应长期潮湿的环境。驴腰短(5个腰椎)而强固,利于驮用,使役灵活,善走对侧步,骑乘时人感舒适;与马相比,驴胫长、管短,步幅小,运步快,营养好时其颈脊、前胸、背部、腹部等处可储存脂肪。2、驴的消化生理特点1)采食慢。驴采食慢,但咀嚼细,这与其有坚硬发达的牙齿和灵活的上下唇有关,适宜咀嚼粗硬的饲料,但要保障充足的采食时间。驴的唾液腺发达,每千克草料可由4倍的唾液泡软消化。2)驴胃小。驴的胃只相当于同样大小牛的1/15。驴胃的贲门括约肌发达,而呕吐神经不发达,故不宜饲喂易酵解产气的饲料,以免造成其胃扩张。食糜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很短,当胃容量达到2/3时,随着不断地采食,胃内容物就不断排至肠中。驴胃中的食糜是分层消化的,故不宜在采食时大量饮水,以免打破分居状态,让未充分消化的食物冲进小肠,不利于消化。这就要求定时定量和少喂勤添如喂料过多,易造成其胃扩张甚至胃破裂。同时要求驴的饲料要疏松、易消化,便于转移,以免在其胃内粘结。从以上可以看出,驴的夜间饲喂比较重要,特别是对于饲养差、粗料多、精料少的养殖户,更有必要。3)驴肠道容积大,但口径粗细不均。驴的肠道容积大,食物在肠道中滞留时间长;但肠道口径粗细不一(如回盲口和盲结口较小),饲养不当或饮水不足,会引起其肠道梗塞,发生便秘。因此。要求正确调制草料喂给驴,并供足饮水。正常情况下,食糜在小肠接受胆汁、胰液和肠液中多种消化酶的分解,营养物质被肠黏膜吸收,通过血液输往全身。而驴大肠尤其是盲肠具有瘤胃的作用,是纤维素被大量细菌和微生物发酵、分解、消化的地方;但由于盲肠位于消化道的中下段,因而对纤维素的消化利用远远赶不上瘤胃。3、驴对饲料的利用特性驴对饲料的利用具有马属动物的共性。一是对粗纤维的利用不如反刍动物,二者相差1倍以上;但驴比马的粗纤维消化能力高30%,因而相对来说,驴较耐粗饲。二是对饲料中脂肪的消化能力差,仅相当于反刍动物的60%,因而饲喂驴应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饲料。三是对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与反刍动物接近。如对玉米中的蛋白质,驴可消化76%,牛为75%;对粗饲料中的蛋白质,驴的消化率略低于反刍动物;对苜蓿中的蛋白质,驴可消化68%,牛为74%。日粮中纤维素含量超过30%~40%,则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马、骡相比,驴的消化能力要高20%~30%。对生长中的驴驹和代谢较高的种驴,应注意蛋白质的供应。驴属食草性动物,耐粗饲料,抗逆性强,易于饲养,繁殖快,食量小,抗病力强,好管理(放养、圈养均可)。肉驴全身是宝,驴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具有瘦肉多、脂肪少的特点,脂肪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有补血益气之功效,而且肉质细嫩味美,为保健食品,颇受消费者青睐,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美称;驴鞭有益肾强筋的功效,主治阳痿、筋骨酸软、骨结核、骨髓炎、充血量亏等症;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称阿胶(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由明胶朊、骨胶朊水解产物及硫、钙等构成,水解产生赖氨酸,精氨酸和蛋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功效。能改善体内钙平衡,促进钙吸收作用,还有辅助治疗癌症的作用。近年来,驴产品不断开发成功,农业部已将商品驴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列入2009年一2010年扶持发展项目。1、科学饲养管理肉驴的人工养殖中,驴舍应达到通风干燥、卫生清洁、冬暖夏凉的要求,最好选择背风、向阳、干燥、温暖而又凉爽的房屋,可设计成半封闭式。肉驴一般采用舍饲进行养殖,饲喂等工作都在驴舍里进行。集约化肉驴育肥,以圈厩养殖为好。一般的圈厩达到上能挡雨、下可遮风的效果就可以。圈舍内应该设有供给食用的食槽,每头驴应留足60〜80cm的食位。在成年驴之间,按食位的距离,设置坚固的栅栏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