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5篇【篇一】春风送暖,又逢清明。为在清明期间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倡导移风易俗,特发出如下倡议:一、注意健康安全。疫情防控情况整体好转,但仍不能放松警惕,在清明期间,我们仍然要坚持少出门、不串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健康防护。二、倡导文明祭扫。倡导通过家庭分散追思、家庭悼念、网络祭祀等形式祭拜,不现场祭拜、不踏青祭拜。大力弘扬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老人在世时,勤孝敬厚赡养;老人逝去后,节俭治丧,文明祭奠。三、坚持以身作则。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文明祭祀人人倡导。党员干部、美德标兵等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做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厚养薄葬的带头者,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群众。疫情防控,关乎社会的安全稳定。崇尚文明,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度一个安全、文明的清明假期。【篇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来临,人们都会怀着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以各种方式缅怀先辈、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托哀思。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移风易俗,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祭扫新风尚,于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一、转变思想观念,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破除祭扫陈规陋习。崇尚科学文明祭扫。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共青团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争做低碳文明祭扫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各嘎查村、社区要借助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立必要的宣传、监督、管理机制,助推全社会形成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祭扫的良好风气。二、强化环保意识,推行文明祭扫新方式。人人自觉树立文明、环保意识,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1页共5页遵守社会公德,用低碳、自然的方式表达传统的祭奠习俗。提倡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奠、居家祭扫、社区公祭、集体共祭、错峰祭扫等文明祭扫活动,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清扫一次墓碑、宣读一篇祭文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方式寄托哀思。召开家庭追思会,以回忆先人抚育之恩的方式感召后辈,传承文明家风,将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用更加环保、健康、低碳、文明的方式进行表达,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逐步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的方式上来。三、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节俭好风气。改变薄养厚葬不良习俗,摒弃奢侈浪费丧葬之风,与时俱进以节俭的方式追思先贤、孝亲感恩、寄托哀思。将纪念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传承优秀文化、丰富精神生活有机结合,使清明节成为传递亲情、健康生活、弘扬文化、保护环境的重要载体,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不留坟、不建墓,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不搞封建迷信祭祀活动。四、杜绝安全隐患,维护绿色环保大环境。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定点祭扫等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做到不在山头、林地、草场、公墓内烧纸焚香、燃放鞭炮,不在广场、小区、树林、交通路口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共同维护绿色生态环境,营造平安、环保、文明、和谐的节日祭扫氛围。全旗各族各界朋友们,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移风易俗,低碳祭扫,共建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篇三】“雪融春暖清明时,一花一树寄哀思”。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人们通过清明节缅怀英烈、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托哀思。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少出门、不聚集等有关要求,巩固防控成果,倡导安全祭祀,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在全社会营造文明、环保、节俭、安全的良好祭祀氛围,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向全省城乡居民发出倡议:文明祭祀。不到殡葬服务机构集中祭扫,以网上祭英烈、鲜花祭祀、丝带祭祀、书写寄语、媒体点播思念歌曲等方式来第2页共5页缅怀先烈、追思先人,不销售、不购买、不使用封建迷信祭祀用品,告别祭祀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环保祭祀。严格执行禁止烧纸的有关规定,倡导网上祭奠、家庭追思、制作思念卡、撰写感言体会等绿色环保祭扫活动,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做到在祭祀过程中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共同维护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