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一中2011级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第Ⅰ卷共6页,40小题,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1,完成1~3题:1.冰岛位于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西风带D.副热带高压带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A.雷暴频发B.严重缺氧C.有大量可燃气体D.火山灰浓度大图2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4~5题。4.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A.甲>丁>丙>乙B.丁>甲>丙>乙C.乙>丁>甲>丙D.丁>乙>丙>甲5.丙地可能是()A.天山B.秦岭C.大兴安岭D.阴山下面图表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和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6~7题。自然带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山地草甸带气温曲线降水量直方图垂直分布高度西坡高度(米)1100至15001500至18001800至24002400至27002700至2870东坡高度(米)800至11001100至16001600至19001900至25802580至28706.该地形区最可能是()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7.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差异B.水分差异C.地势高低差异D.纬度差异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3),分析回答8~11题。8.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A.山地B.丘陵C.低缓高原D.平原9.图中陡崖M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A.50米B.90米C.155米D.220米10.如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A.由西北向东南B.由西向东C.由东南向西北D.由东向西11.在N点()A.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B.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C.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D.两村都无法看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4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3.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最主要原因是A.人类健康带来威胁B.旱涝灾害增多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图5为p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图,读图判断14~15题。14.P地气候类型没有分布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大洋洲D.北美洲15.P地自然带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读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下表),回答题16~17。16.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17.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D.②、④两地均位于半湿润区图6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8~19题。18.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9.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下表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20~21题。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M地N地20.M地4、5月份日平均日照数最高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高度角大B.昼长夜短C.气温较高D.晴天多21.N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图7中①②位于地面,③④位于高空,箭头表示各点间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回答22~23题。22.图中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