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思考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就业时越来越多的考虑“五险一金”问题,这其中的失业保险问题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反思在我国,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主要项目,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保障实施的。我国发展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社会由于失业而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为了社会和经济能够更好的和谐发展,没有收入来源的失业者们可以通过社会基金提供的暂时补助维持基本生活。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史(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初级阶段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起步较西方国家较晚,建国初期劳动部发布的《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标志着失业保险制度在我国的萌芽,但是还没有正式的建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于1986年正式建立。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作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的标志,其内容包括了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问题、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问题、国营企业的职工失业后的待遇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颁布之后,我国又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规定对其进行修正完善。(二)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长三角流域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内陆城市开始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也在进行着深入的改革。在这种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需要发展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使之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1993年,我国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该规定是在《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的基础第1页共4页上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同时也对失业保险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三)失业保险制度的革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在不断的改变,这意味着我们要将更多的保险因素考虑到失业保险制度中。我国在1999年发布了一个条例———《失业保险条例》,该条例的发布表明了我国对失业保险的认知和举措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新的失业保险条例使得我国享受到失业保险的人口规模得到有效的扩展,同时也使得政府、企业、社会工作对于失业保险认知更加的深刻,人们越来越重视失业保险问题。在资金来源上,我国失业保险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即失业保险基金信息、企事业单位与参保人员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政府补贴;其他合法转移的资金。我国《失业保险条例》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事业范围需要根据单位2%的总工资来缴纳失业保险,企事业单位员工负责1%,其余由政府进行补贴。在失业保险的领取时间上,我国规定,累计缴费一年以上但是不足五年的,失业保险领取时间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五年以上不足十年的,领取时间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在十年以上的,最长领取时间为24个月。二、对我国目前失业保险制度的反思(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还未完全普及。现如今,我国享受到失业保险制度便利的人还不多,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虽然我国每年失业人数不断的增多,失业率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还是有将近半数的就业人员没有参与失业保险制度。这种情况在我国农村里尤其普遍,有很多农村户口的失业人员还不知道失业保险制度,他们在自己失业后往往选择的是回家务农。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有很多的大学生也将面临着失业问题,但是由于失业保险制度条件的限制,很多大学生并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制度带来的优惠。2.失业保险制度对于适用人群的界定不明确。我国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中对于失业保险参保人群的界定是模糊的,很多人对于“职工”的理解是片面的,这将会使很多适用人群第2页共4页由于自身理解的错误而没有参保。我国仅仅将“职工”作为失业保险参保对象也是不全面的,因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民外出务工,他们一般并不是“职工”,而是“临时工”,因此失业保险制度也应该将这些人员纳入其中。3.我国失业保险费的支付时间长,容易养成失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