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财政部门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20XX年度***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如何围绕全区工作重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是我区财政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总结去年以来财政支持转型发展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提出今后如何因势利导利用财政政策,促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办法和对策,以供商榷。一、我区财政部门支持区域转型发展的具体实践20XX年,我区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项目建设、民生建设、效能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深化财政改革,推进精细管理,服务转型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特色发展、跨越发展、规模发展、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创新举措强征管,全力以赴促增收区财政部门以服务转型发展为主线,抢抓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机遇,切实加强税源培育和收入征管,促进了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推动区域转型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1、收入质效不断提升。20XX年我区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77.86亿元、33.88亿元,同比增长40.6%、40.1%,增幅分别为十五期末的3.88倍、3.92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原南通六县(市)首位,在全省区级排名第15位,比上年前移2位;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2、镇级财力不断壮大。20XX年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1.72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开发区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川姜、金沙两个镇突破2亿元,平潮、兴仁、兴东、五接四个镇一般预算收入均突破1亿元;全区有21个镇区一般预算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其中,兴东镇增幅高达81.6%,位居全区第一;川姜、五接、先锋3个镇增幅均超过第1页共16页50%。3、非税征管不断创新。强化对部门非税收入任务的责任考核,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280多项收费项目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镇两级非税收缴制度改革实现全覆盖,全年完成非税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80%,非税入库(户)率达到100%。4、综合治税不断深入。财税、工商、金融等部门整体联动,研究制定收入征管绩效考评办法,完善个体工商户、个体临时经营户涉税信息联网和数据交换制度,健全良性互动的税源控管机制,立体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综合治税格局逐步形成。(二)推动转型求发展,凝心聚力培财源区财政部门始终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特色、共享两大原则,集聚财力、整合政策,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着力培育新兴财源。1、载体建设不断加快。围绕三大联动战略,通过预算安排、政府融资、争取补助、引进民资等途径,筹集发展资金120亿元,重点支持一园三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园区、主XX县区、重点镇的拆迁工作,完成拆迁面积353万平方米。江海大开发框架全面拉开,滨海XX县区南区二期吹填、北区1.5万亩围垦、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工程全面竣工;滨江XX县区完成横港沙固沙护滩首期3000亩吹填工程,二期2万亩匡围工程正有序推进,东沙大桥和通用码头已进入规划设计;开发区南区三横四纵道路、城东XX县区一湖八路、银河XX县区三横二纵路网全面开工建设;金通二大道、平海公路一期、临海公路、南通东快速干道、通富路北延、青年路东延等重点交通工程全面启动,发展环境和空间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2、产业扶持更加强化。投入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实施三大计划,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升级支柱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持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打造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设立大企业(集团)发展专项基金3000万元,支持重点大企业(集团)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规模发展,鼓励企业做响品牌、做大市场,全年申报省级以上第2页共16页名牌19个,新办境外投资企业10家;投入3000多万元,支持推进大企业和企业上市双培育计划,20XX年全区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达16家,江海电容器成功上市;安排人才开发和大学生创业基金2177万元,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应我区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投入科技发展资金2177万元,鼓励企业加快科研机构建设和开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