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状况及对策一、农村卫生机构及人员分布情况XX市现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8个,乡镇卫生院189个,覆盖率为100%。村卫生室2865个,覆盖率为90.1%。全市县、乡两级共有卫生人员12350人,其中医生4766人,护士2586人,医技人员1995人,农村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2.8人;高级职称卫生人员237人,中级职称2172人,初级职称6851人;编制床位数709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1.6张。注册乡村医生7266人。近年来,该市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以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为核心的农村卫生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三级网络基础薄弱,服务能力相对较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三级网络“龙头”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生存发展困难,忽视了对基层卫生单位的指导、培训。作为“枢纽”的乡镇卫生院在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后没有适时调整规划布局,内部运行机制不顺,活力不足,忽视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综合服务。作为“网底”的村卫生室以乡医个人举办为主要形式,缺少相应的指导和管理,预防保健卫生服务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当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条件、人员素质、服务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费用、可及性等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二)农村卫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市、县两级财政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减少,财政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由1999年的6.3%下降到2003年的4.5%,有的县对乡镇卫生院及妇幼保健院的经费为零投入,甚至将卫生监督机构定为自收自支单位。由于政府投入的减少,医院只能靠群众就诊来增加收入,在有些医疗机构出现了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财政对村卫生室几乎没有投入,村医因为没有报酬,缺乏开展具有公益性质的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三)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农村卫生技术队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队伍不稳定。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缺乏第1页共3页学科带头人,人才梯队建设出现断层。乡镇卫生院多以中专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懂管理、通业务的人才十分匮乏。据统计,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人员中,本科毕业生仅占1.8%,大专生15.3%,中专生57.6%,25.3%的卫生人员没有任何学历。村级卫生机构9783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只有51名,仅占0.52%;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120名,占1.2%,难以承担繁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薄弱,条件差,待遇低,不但缺乏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而且连职工的正常工资都无法保证,难以留住高素(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质人才。(四)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据统计,该市189个乡镇卫生院没有一台10万元以上的设备,16个乡镇卫生院连基本的b超、心电图机、x光机、显微镜都配置不全,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10万元以上设备仅有233台。占18%的市区人口拥有59%的病床、73%的卫生技术人员;而占82%的农村人口却只拥有41%的病床、27%的卫生技术人员。由于农村医疗条件远不如县城,导致农民医疗服务需求部分向县城转移,不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加大了农民治病的成本。三、农村卫生工作的对策(一)继续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制定农村卫生发展规划,整合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把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重点,促进城乡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特别应注意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二)努力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素质。制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长期培训规划,拓展培训面,提高业务技能。调整农村卫生人员结构,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坚决清退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三)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坚持利民、便民原则,合理调整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提高受益面和收益水平;第2页共3页规范基金专户管理,落实资金封闭运行规定,坚持基金收支三级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合作医疗基本诊疗项目、基本用药目录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做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