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工作体系(讨论稿)(1)一、德育工作体系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立假设干意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为指导,依照寄宿制封闭式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最根本的素养人手,以学生日常行为、点滴小事以及学习为切人点,以"夯实根底,塑造人格"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二、德育目的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老实坚强、自立自强的心理质量,树立自尊心、自决心、骄傲感,培养良好的行为适应,做一个遵纪守法,热爱生活,欢乐成长的好小孩。三、德育内容依照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选择不同的切人点进展不同内容的主题教育,以表达教育的层次性。七年级:针对学生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重点开展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足够的决心,标准不良行为,为今后的开展打下根底。八年级:重点开展生命平安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较强的自控才能、强烈的责任认识和使命感,为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协助。九年级:重点开展勇于拼搏迎接中考、诚信、欢乐成长,为当年的中考做好预备,为升入理想的高一级的学校制造条件。为此依照以上特点,学校重点开展养成教育、平安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努力拼搏乐于奉献教育,同时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人生理想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四有人才。四、德育途径封闭式寄宿制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浸透教育、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和德育主题活动教育。l、学科教育中浸透德育教育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老师和学生沟通思想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新课堂各学科浸透德育教育、校本读物(海量阅读)等丰富的优美文章,文史材料和教育事例,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尚正直的情感和道德质量,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认识。2、生活、实践活动中体验德育教育德育作为一种后天教育行为,要通过不断的情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构成,进而使学生具有自律、自觉的道德行为才能,这必须把学校道德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的吃饭、睡觉、日常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广泛开展的共建活动、效劳活动、志愿者活动、学校组织的外出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实践周活动以及校内外锻炼等,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认识、社会责任认识,培养为社会效劳的良好素养。3、课堂教育中感悟德育教育德育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进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因而,要立足全体学生,着眼学生全面开展,充分利用政教课、班队活动课、政治教育课等集中教育时间,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专题教育,深化细致地做好全体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以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创立优良的班风、学风。4、校园文化中熏陶德育教育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对人的教育引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明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正确的言论导向,对青青年的思想观念、心理情绪、行为适应都能起到良好的调理作用;良好的教风、校风、校训则能起到对学生群体的鼓励和引导。因而要深化挖掘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积极打造"六种文化",尽力开展一些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有利学生身心健康开展的环境,让环境来熏陶学生,从而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5、家庭、社区教育中完善德育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密不可分、互相交融的。因而,在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是核心,家庭教育是根底,社区教育是有效的依托。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络册、德育基地、社区共建活动及共建单位的教育资源,完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完善全社会共同关怀、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齐头并举的教育格局。12五、积极推进四大工程1、德育课程标准化工程加强封闭式寄宿制学校德育课程建立。在充分发挥《中学生守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