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教案之模拟法庭审理案件主题班会一、班会目的中小学学生尚未成年,缺少生活阅历,关于“社会终究由什么构成的”,“法庭审理的程序是如何样的”,“哪些行为是属于违犯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等等征询题一知半解,有的学生甚至一无所知。通过模拟法庭案件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扮演一组生活中的角色,身临其境地增长知识和才能,遭到遵纪守法的教育。二、班会预备1.选定扮演审讯长、被告、证人等角色的学生,并进展排练。2.环境布置:教室前方横排两张课桌,“审讯长”和三名“陪审员”端坐其后。两侧各有一张课桌,分别是“公诉人”和“辩护律师”席位。“被告”则坐在教室的中间。在“被告席”的后面是一排排听众席,全班其余同学参加旁听。3.黑板上书写“模拟法庭审理案件主题班会”几个美术字。三、班会程序(一)模拟法庭开始。审讯长:法庭审理开始公诉人:被告王大伟在一天中午与同桌高刚嬉戏,后来发生口角。高刚用外号骂了王大伟,被激怒的王大伟挥拳打去,正中高的鼻梁,顿时鲜血直流。被同学劝阻后,王住手。经医院检查,高刚鼻梁轻度红肿,鼻骨未伤。发生这么一起不愉快的事情,主要是由于被告人的蛮横无礼。为了严肃班级纪律,提请法庭给予被告停课检讨的处分。被告辩护人:尽管这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但并非没有缘故。导致被告动手打人的直截了当缘故,是高刚骂了王大伟。这一点请法庭予以留意。原告:我没有骂他。被告辩护人:据被告确信,你骂了。审讯长:传证人。证人(案发时正在教室里擦黑板的一位同学):我听见原告连说了两遍被告的外号,然后才见被告打他。至于说外号算不算骂人,请法庭裁定。端坐在审讯席上的四位同学进展讨论。审讯长:外号带有欺侮人的性质,属于骂人。被告王大伟动手打人,致使原告鼻腔流血较多,尽管事出有因,但动手打人的行为是极其严峻的。考虑到事后被告能主动承认错误,特判决如下:(1)责令被告当众向原告赔礼抱歉,并保证以后坚决改掉这一恶习;(2)赔偿原告去医院治伤的一切费用。被告(当众向法庭作最后陈述):感谢同学们和教师原谅了我的粗鲁和野蛮……我现在特别后悔……班主任(小结):课后玩耍,说说笑笑,这本是一种休息,一种精神调理,但我们从今天的班会中可以得出的教训是,开玩笑不可过分,要有节制。同时,同学互相之间的友爱、关心和谅解也特别重要。假设我们都有了这些美德,就可以防止许多矛盾和摩擦,天天生活在和睦愉快的气氛之中。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既明白得了打人骂人的危害性,又理解了法庭审理的一般程序。希望同学们做个高尚的人。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范的总体表现,是每一个中学生所应具备的美德。为了使“讲文明、明白礼貌”的风气在班级内进一步构成,因此召开了这次模拟法庭主题班会,想以新的方式促使班内学生人人讲文明,个个明白礼貌。(二)人人回忆文明礼貌在班内的表现。1.文明用语的运用情况。2.讲礼貌的典型。3.班内、讲礼貌的好典型。名人典范例一:周恩来总理是事事处处讲究礼貌的楷模。接待外宾,不管是来自大国小国,也不管其职位高低,周总理都以礼相待。一天夜里,他亲身去机场为一位外宾送行,同行的还有一些常驻我国的外交时节。在返回途中,为了让总理早一点休息,司机加速行驶,计划超过一辆外国使节的汽车。总理觉察后立即制止,说:“司机同志,你如何能那样做呢?要有礼貌嘛!我晚回去一点没有什么关系,可不能犯大国沙文主义呦!”司机听了十分感动,立即减速。例二:宋代有一位名声显赫的大学征询家,名叫程颐,同代人杨时对他十分仰慕,早有拜其为师之愿。光阴荏苒,直到杨时40岁那年,才前往洛阳访征询程颐。时值隆冬大雪,程颐正在房中大瞌睡,因此杨时只好在门外尊敬地等候。等到程颐小眠醒来,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深了。程颐为杨时至诚尊师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其为弟子。此事后来演化为成语“程门立雪”,流传至今,成为尊师的佳话。班级实例例一:学生王某特别留意礼貌,别的同学帮他做了一件事情,他总是说一声“感谢”或“感谢您”等等。有一次,在放学的时候,他把钢笔丢了,四处寻找,确实是找不到,回家又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