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华: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国情依据,也是提出和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目标、新任务、新安排、新要求的基本依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规定性作用矛盾特殊性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或特殊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9页)也是一运动形式区别于另一运动形式、一过程区别于另一过程、一阶段区别于另一阶段的主要根据。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首先要把握根本矛盾(基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及其统一关系。根本矛盾是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过程本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是受根本矛盾规定和制约的矛盾。(《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4页)根本矛盾在发展过程的第1页共18页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起领导作用的矛盾,规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贯穿事物发展过程某一阶段的始终,并规定阶段的基本性质;次要矛盾是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随着事物的发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会相互转化。在分析事物及其发展时,要全力找出和把握主要矛盾,因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称之为“不发达的阶段”,这个阶段至少要有一百年时间,将来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特殊的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别于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的本质,是由该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所决定的。只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就没有结束;只要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不会终结。一旦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将被新的更高阶段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所以没有变,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之所以不能变,根本原因是支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明确这一点,是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前提。二、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质内涵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由矛盾推动的事物的运动变化,有量变和质变两种基本形式,总的量变中包含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部分质变再到根本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我们观察和分析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其一,在社会第2页共18页性质上,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而非新民主主义社会或别的社会;其二,在发展程度上,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可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