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花园小学“中华经典文化对少年儿童文化素养的影响”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我校从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历时4年,坚持开展了“中华经典文化对少年儿童文化素养的影响”的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并与我校打造“以花为媒,以美育人”的学校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用中华经典文化去影响学生,努力提高全校少年儿童的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大力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客观地了解课题实施的情况,我们在2006年10月和2010年9月各设计了一套问卷,抽样测查花园小学的学生在课题前和课题后对中华经典文化的了解认知情况。根据对学生进行“中华经典文化对少年儿童文化素养的影响”的抽样调查和统计,现作出以下分析报告。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前后两次调查,我们分别对我校的低、中、高段的学生各随机发放了125份测评调查问卷,以期调查结果更真实、客观地反映出课题研究的实际状况。其中测评调查问卷(一)有效回收120份,测评调查问卷(二)有效回收120份。从被调查对象的情况来看,覆盖全校各个年级,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高。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年段一二年级(8岁以下)三四年级(8-10岁)五六年级(10岁以上)调查问卷(一)21%35%44%1调查问卷(二)28%31%41%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化的认知情况对比分数及百分比0-3940-4950-5960-6970-7980-8990-99100问卷(一)6人5%5人4.2%6人5%5人4.2%8人6.6%24人20%43人35.8%23人19.2%问卷(二)0人1人0.8%1人0.8%12人10%17人14.2%17人14.2%27人22.5%45人37.5%二、调查统计情况分析:前后两次调查,我们都根据中华经典文化的相关内容,结合不同年段的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受教育程度,从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杜甫、王羲之、岳飞等)的常识、国学经典(如《论语》《诗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弟子规》等)、古代优秀诗文和四大名著(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郊、岳飞、陆游、梁启超等的经典诗文小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二十四节气、传统佳节、传统美德等)多方面设计测查内容,覆盖了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从问卷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杜甫、王羲之、岳飞等)的常识知晓率为实验前16%和实验后62%,国学经典(如《论语》《诗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弟子规》等)的知晓率为实验前6%和实验后67%,古代优秀诗文和四大名著(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郊、岳飞、陆游、梁启超等的经典诗文小说)的知晓率为实验前38%和实验后77%,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二十四节气、传统佳节、传统美德等)的知晓率为实验前23%和实验后84%。学生家长和全校教师对本课题实施4年以来学生认知中华经典文化提升少年儿童文化素养的满意度分别为78%和85%。三、调查分析后归纳的几点共识:21.少年儿童诵读经典可以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可以让左右脑平衡发育,增进脑力开发,让潜能更好发挥。在培养儿童记忆力、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方面有显著的提高。2.少年儿童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提早具有自我阅读能力。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3.少年儿童读中华文化经典,读经典文化还能塑造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有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专注力、注意力和自制力。4.诵读经典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感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知识融合,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等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有所提高。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方法,如:意境渲染、多媒体教学、动作演示、恰当提问、设身体验、感情朗读等,对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大有帮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味,加深了对课文内涵意境的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注意掌握文章的各种各样的语气、节奏、句式。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大大增强,逐步体味到了诵读的乐趣。5.学生对经典诗文的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懂得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在研究前,学生很少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