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永登五中高一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过秦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2、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借古讽今的论证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教学方法讨论、探究、练习、有关《过秦论》的课文朗读课时安排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四课时【设问导读】参照课文注解,阅读课文,理解文义,识记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温故互查】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自学检测】殽(xiào)函膏腴(yú)合从(zòng)“翟”读zhái(凡姓皆如此读)墨翟之“翟”读dí(名)召(shào)滑之“滑”、王寥之“寥”皆依今读。镞(zú)笞(chī)因利乘(chéng)万乘(shèng)之势将(jiàng)数百之众一、通假寻踪1.孝公既没通“殁”,死2.合从缔交通“纵”,合纵一.导入新课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二.温故互查文才超众的汉赋作家——贾谊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任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第1页共7页兰州新区永登五中高一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3.而倔起阡陌之中通“崛”,突出4.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5.百有余年矣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往往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3.国家无事古义:指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今义:①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②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兼有社会管理的职能4.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5.铸以为金人十二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6.才能不及中人古义:平常的人今义:①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②在身材、相貌、智力等方面居于中等的人7.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三、一词多义1.北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北方②追亡逐北名词,败北的军队2.制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制裁,制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统治3.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名词,军队②收天下之兵名词,兵器4.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丢掉②追亡逐北动词,逃亡;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远见的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状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