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生活史研究专门性质的社会生活史研究,乃是伴随着本世纪初“西学东渐”的历史学理论和研究手段的引入而出现。早期的社会生活史著作有:张采亮《中国风俗史》(1915)、陈顾远《中国古代婚姻史》(1925)、陈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1928)、吕思勉《中国宗族制度小史》(1929)、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务考》(1938)、瞿兑之《中国社会史料丛钞》(1937)顾颉刚:“中国社会史之著作将造端于是,继是而作通史者亦将知政治之外别有重要者在,而扩大其眼光于全民族之生活矣。”《中国社会史料丛钞》序《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担的198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书共有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十卷。关于中国拭秽习俗流变的考证三国魏晋南北朝--厕筹时代唐宋--厕筹与粗纸并用时代元明清--粗纸时代谈谈古人搬家时间越往前,人群的迁徙频率越高“迁徙往来无常处”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要素之边际生产力差异有关三代之前政治权力控制的首要目标是人力政治权力是建立在武力权威基础之上的,战争以争夺领导权为目的,最强大的部落的首领成为共主附论:“迁徙往来无常处”与历史地理难题壹花目[1]燕京天气严寒,南中名花多不至。即有至者,率为巨珰大畹[2]所有,儒生寒士无因得发其幕上,不得不取其近而易致者。夫取花如取友,山林奇逸之士,族迷于鹿豕[3],身蔽于丰草,吾虽欲友之而不可得。是故通邑大都之间,时流所共标共目,而指为隽士[4]者,吾亦欲友之,取其近而易致也。余于诸花取其近而易致者: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5],为莲、菊;冬为蜡梅。一室之内,荀香[6]何粉[7],迭为宾客。取之虽近,终不敢滥及凡卉,就使乏花,宁贮竹柏数枝以充之。“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8]岂可使市井庸儿,溷[9]入贤社,贻皇甫氏充隐之嗤[10]哉?贰品第汉宫三千,赵姊[1]第一;邢、尹同幸,望而泣下[2]。故知色之绝者,蛾眉[3]未免俯首;物之尤[4]者,出乎其类。将使倾城与众姬同辇[5],吉士与凡才并驾,谁之罪哉?梅以重叶、绿萼、玉蝶、百叶缃梅为上,海棠以西府、紫锦为上,牡丹以黄楼子、绿蝴蝶、西瓜瓤、大红、舞青霓为上,芍药以冠群芳、御衣黄、宝妆成为上,榴花深红重台[6]为上,莲花碧台锦边为上,木樨毬子、早黄为上,菊以诸色鹤翎、西施、剪绒为上,蜡梅磬口香为上。诸花皆名品,寒士斋中理不得悉致,而余独叙此数种者,要以判断群菲,不欲使常闺艳质杂诸奇卉之间耳夫一字之褒,荣于华衮[7],今以蕊宫之董狐[8],定华林之《春秋》[9],安得不严且慎哉!孔子曰:“其义则某窃取之矣。”叁器具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1];又如嵇、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2],青翠入骨,砂斑垤[[3]]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大抵斋瓶宜矮而小,铜器如花觚、铜觯[4]、尊罍[5]、方汉壶、素温壶[6]、匾壶,窑器如纸槌、鹅颈、茄袋、花樽[7]、花囊[8]、蓍草、蒲槌,皆须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不然,与家堂香火何异,虽旧亦谷也。然花形自有大小,如牡丹、芍药、莲花、形质既大,不在此限。尝闻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用以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就瓶结实,陶器亦然,故知瓶之宝古者,非独以玩。然寒微之士,无从致此,但得宣、成等窑磁瓶各一二枚,亦可谓乞儿暴富也。冬花宜用锡管,北地天寒,冻冰能裂铜,不独磁民。水中投硫磺数钱亦得。肆择水京师西山碧云寺水、裂帛湖水、龙王堂水,皆可用;一入高梁桥,便为浊品。凡瓶不须经风日者。其他如桑园水、满井水、沙窝水、王妈妈井水,味虽甘,养花多不茂。苦水尤忌,以味特咸,未若多贮梅水[1]为佳。贮水之法:初入瓮时,以烧热煤土一块投之,经年不坏。不独养花,亦可烹茶。伍宜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绳束缚。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