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学案内容预览:《你一定会听见的》学案学习目的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品味文章爽朗优美的语言。3.理解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用心感受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材料链接作者简介桂文亚,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当过讲师、记者、《结合报》副刊编辑、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现为《民生报》儿童组主任、儿童丛书主编,美国《世界日报》儿童版主编,北京《东方青年》杂志特约编审。创作以散文为主,也写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出版的主要作品集有《幽默笔记》、《思想猫》、《两代情》、《妈妈手记》、《思想猫游英国》、《班长下台》、《长着翅膀游英国》、《漂亮眼睛看世界》、《二郎桥那个野丫头》等。作者屡次获奖。得奖记录包括:1995年第八届中华儿童文学奖、1997年第10届信谊儿童文学特别奉献奖、2001年世新大学45周年校庆十大出色校友、2003年中国大陆第6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一、整体感知1.给以下划横线的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顷()刻唠唠()叨叨()嘈()杂不折()不扣面jiá()无动于zhōng()líng()听喷tì()2.依照语言环境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嘈杂:过滤: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动于衷:3.文中写了哪些“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4.文中哪些声音是你没有听过的?为什么会听不到呢?为什么作者能听到这些声音?5.我的咨询题。二、探究赏析(一)把握主旨1.朗读课文并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谈论性语句)并归纳主旨。2.作者写声音为什么从“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等“无声”写起呢?3.既然作者要我们去倾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肠、努力地去听呢?4.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终究是怎么样的一种人呢?(二)品味语言5.再次朗读课文,画出你喜爱的语句或段落并说说喜爱的理由。方法链接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调动各种感受器官——以形写声(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发挥想像,创设美妙的意境……)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比喻、拟人、设咨询、排比……生动形象)例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的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分析这一段中把蒲公英的茸毛比作“头发”,又用拟人的手法,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营建了一个童话般漂亮的境地。以“我喜爱(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由于。”的格式品读。三、拓展迁移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受记录下来。参考答案及思路提示一、1.qǐnglāodāocáozhé颊衷聆嚏2.嘈杂:杂乱,喧哗。过滤:使物体通过滤纸或其他多孔材料,把所含的固体颗粒或有害成分别离出去。这里是选择的意思。唠唠叨叨: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描述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视而不见:指不留意,不注重,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会,看见了当作没看见。无动于衷:衷,内心。内心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怀、留意的事情毫不关怀,置之不理。3.例如:“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吹的声音”……4.细微不易发觉;平常容易忽略;擅长倾听,用心倾听。二、1.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汲取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欢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步成长。——在“听”中成长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异的世界。——用心倾听聪明的人,明白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由于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考虑,他听进内心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特别多乐趣。——学会选择与考虑想想看,假如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