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长相思》教学案例一、背景介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大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彻课程标准精神,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有个好的开头,一开头养成好习惯,开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局面,今后就好办。《长相思》是清代将军纳兰性德的一首词,整首词连同标点加在一起才44个字。之因为这首词的内容高度凝练,里面所蕴含的意思对小学生来说又是那样的深奥。执教此文时较难把控,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在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于是,我用不同的教法在两个同年级班里进行试验。第一个班级,我用完全尊重原文理解的教法进行引领,但效果不是很突出。第二个班级执教时,我把主旋律进行了调整,加上生活化的延伸引导,结果一节课下,我如释重负,效果超出我自己的想像。二、案例描述(一)在轻松自然中揭题引题师:谁来读一读课题《长相思》?(生读)师:读得真好!谁能说说他好在哪里吗?生:他读出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生:他读出了对亲人的长长思念。师:是呀,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样读一读。(生个个深情并茂)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相思”是什么意思?(学生笑,停顿了一会儿。)生:相思就是思念。生:相思就是牵肠挂肚。生:相思就是对亲人的一种渴望。师: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相思呢?生: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师: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长相思呢?生: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时间长。师:是呀,离开家乡越远,离开亲人的时间越长,越是会对他们产生越深的思念。师:你们也有亲人像作者那样的感受吗?生:有,我妈妈就是这样。她在义乌打工,常常会打电话回来问长问短的。……师:词的作者是清代将军纳兰性德。有谁知道他的情况吗?生:看图知道他是个文武全才的将军。词写得那么好,还是个皇帝身边的贴身卫士。师:你们对他这个身份怎么看?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挺威风的。师:他自己也这么认为吗?生:不会,皇帝的卫士要时刻保卫着他的安全,出了什么事情说不定还会诛连九族。生:在行军打仗的途中,就更危险了。生:他没有自由,皇帝到哪,他要跟到哪,很少有时间看望家人。生:他只能凭借笔端写下对家人的思念。(为文本的理解打下伏笔)(二)内容感悟轻车就熟师:谁能在词中找到作者远离家乡的词句吗?(生认真细看)生:有,“山一程,水一程”,就是讲作者远离家乡的词句。师:谁能说“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吗?生:就是作者离开家乡的距离远。生:隔着千山万水的意思。师:请看图,并且与上半阕词句的结合,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生:作者在伴着皇上行军打仗。生:“夜深千帐灯”就是讲当时的情景。师:还有谁有新的发现吗?生:作者写这首词是在行军途中。师:你真厉害,怎么发现这个重大秘密的。(生笑)生:我是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这句词中发现的。师: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夜深千帐灯”呢?生:因为这里住着皇上,皇上的安全影响着全军的安全。师:是呀,擒贼先擒王。如果连皇上也被捉去了,那就意味着……生:意味着全军覆复。生:意味着国家灭亡。生:如果皇上被捉去了,他们即使生还了,也要被满门抄斩。师:所以,他们要人人多长一只眼。也就是,皇上在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除了他们认真保卫好皇上,还要……生:做好保密工作,否则就是引火烧身。师:请看图,说说当时怎样的天气。生:下着大雪。生:起着大风。师:词句中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生:风一更,雪一更。师:这是说当时的天气是……生:风雪交加。师:作者当时是怎样的表情?生:一面的严肃。生:时刻准备拔刀战斗。师:年龄大约是多少。生:看样子,年龄大约有三十岁左右,脸上长着胡子。师:人在最危险的时刻,特别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会想些什么呢?生:想他的家乡,想家乡的亲人。师:这个年龄,他会思念谁呢?生:想念父母。生:想念儿女。师:还会想念谁呢?生(笑):妻子。师:他想到什么程度呢?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生:聒碎乡心梦不成。生:心都快想碎了。生:连做梦去想他们一下也难。生(深情地):多可怜的相思呀!(三)主题引领入木三分师:是呀,作者身负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