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的案例分析一、课题背景烟花爆竹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不可缺少的物品,绚烂的烟花和清脆的爆竹声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福和心愿,拉开了新年的序幕。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烟花爆竹的燃放又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显而易见的就是“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每年,我们都有一些中小学生因为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人身伤害,使得原本喜气的新年蒙上一层不悦。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许多的大中城市颁布了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禁放令”,刚开始执行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人们又确确实实感到喜庆的味道淡了许多。结果,庞大的执法队伍怎么也拗不过众多老百姓的热情,各级政府又将原先颁布的“禁放令”改为“限放令”。如今,每年的人代会议案中,仍有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提议。2008年春节前夕,上海市政府对烟花燃放的时间又做了新的调整。从“禁放令”到“限放令”,看似很简单的顺应民意的问题,其实改变过程的背后有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是经过大量的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的调查和论证后才制定的。我们小学生在开心放炮过新年的同时,是否也想做一回小代表,了解调查“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到底有哪些?燃放烟花爆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有经验的,即使没有亲自燃放,也看过别人燃放。对于燃放过程中的安全事项也是有一点了解的。但由于年龄小,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的利弊了解往往只局限于表象。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累整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后,进一步补充收集资料,并进行评价总结。二、教学目标1、了解“烟花爆竹”和“安全文明燃放烟花爆竹”的基本常识。2、针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进行探究,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资料。3、主动参与交流过程,乐于提出个人看法,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锻炼社会交往能力。4、理解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了解燃放烟花爆竹所引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树立珍惜生命、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三、活动安排本课题的探究学习分四个阶段进行,约16课时。大致安排为:第一阶段:制定课题计划(2课时)第二阶段:收集整理资料(4课时)第三阶段:集中交流展示(4课时)第四阶段:撰写小论文(3课时)第一阶段:制定课题计划(共2课时)[课例题目]:讨论课题“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制定小组探究计划[教学目标]:1、议论“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初步了解课题内容,确定小组探究主题。2、制定小组合作计划和对该课题的探究计划。3、善于和本组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并乐于承担小组给予的探究任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探究需求,根据学生特点确定分组方式。2、对“燃放烟花爆竹利弊”的新闻资料、图片等进行一定研究。[教学重点]:感受课题,初步阐述对燃放烟花爆竹利或弊的观点。第二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共4课时)[课时分配]:资料收集2课时。整理资料2课时。[课例题目]:收集“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资料[教学目标]:1、根据小组课题研究目标,收集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资料,体验“文献法”和“谈话法”收集资料过程。2、运用“信息摘录卡”和“访谈记录表”等形式记录信息。3、体验小组交流过程,了解需要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方式,掌握有效沟通的方式和方法。3、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养成相对科学、严谨的探究风格。[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阅燃放烟花爆竹法律法规的官方网站,做好学生提供技术支持的准备工作。学生准备:做好探究前的心理准备,克服被动接受学习的心理依赖情绪。[教学重点]:小组成员有效互动,深入交流收集“燃放烟花爆竹”资料的方式与方法。[教学难点]:对于“文献法”和“访谈法”的具体运用,尤其是对“访谈法”的具体运用。因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除常见问题外,往往还会产生许多难以预料的生成性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建议点评方案,交流自己对几个典型探究计划的具体看法。1、倾听中思考探究计划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的内容。2、小组内小议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