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教育活动的提问方式高艳萍摘要:活动中的“巧提问”应旨在激发儿童对活动内容、过程、科学的兴趣,巧妙地把儿童的无意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的兴趣转移,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使儿童在发散性思维的同时集中注意地去实践、探索,寻找正确的科学的答案。关键词:巧提问发散性趣味性层次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无疑与科学紧密联系。人们学科学、用科学、并在实践中发展科学。儿童是世界的新主人,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他们会主动地探索原因,追求答案。纵观古今中外,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科学家,就是从好奇、好问开始。进而勇于探索,追求答案,走入科学殿堂的。近年来,幼儿园开展了幼儿科学教育,让幼儿学科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教师的提问艺术和技巧是启发幼儿观察、想象、想象、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重要保证。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觉得老师向幼儿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操作方式,所以对幼儿提出有针对性、有质量的问题是指导幼儿学习科学的重要一环。我在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改变了以往封闭式、暗示式的提问,而更多地采用了以下几种扩散幼儿思维的开放性的“巧提问”,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提问要能够引发幼儿的想象、推想。想象是思维跳动的火花。在探索问题时,要寻求答案,还可引导幼儿利用得到的知识进行推想。每个幼儿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于是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个体差异,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中,我就有关知识先向幼儿提问,了解每个幼儿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在认识上有哪些误区,然后我就有的放矢,针对幼儿的这些情况,重点指导幼儿,使幼儿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在这里,教师的提问尤为重要,例如:在让幼儿认识浮力时,幼儿希望知道船是不是无限量地载人,我给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塑料盘子放在水中,并提问:1.“这只盘子放在水中,能象船一样浮在水中吗?”2.“请仔细看,我把石头放在‘船中’,会发生什么事情?”3.“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老师往‘船’里放石头,你们想想看,船还会浮在水上吗?”(让幼儿推想,并问:“为什么?”)4.“加上四块石头时,‘船’怎么样了?为什么‘船’沉了?”5.“如果是真的船,能不能无限量地载人?为什么?”幼儿根据观察得出的事实就可以推想出船超载也会下沉。教师以提问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让幼儿思考、回答,这样,他们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就会增强。二、提问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幼稚天真,对小动物倍感亲切,所以在认识动物的过程中,应向幼儿提出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使幼儿主动积极地从事某种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有关知识,激起探究的欲望。如在认识了大公鸡、老母鸡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鸡有耳朵吗?”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有的说鸡有耳朵,有的说鸡没有耳朵,在“有”和“没有”的争论中,我组织幼儿去实地观察、寻找,答案找到了,幼儿的积极性甚高。再如:“鱼要睡觉吗?”“马睡觉怎样的?”“小鸡生下来会走路吗?”等等,一个个关于动物的有趣问题,既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深深的吸引幼儿,又可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想法,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三、提问要能引发幼儿对事物进行比较。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以科学的方法去探索问题。自然界的事物千千万万,有很多东西具有共同的特征,把大自然中的事物按共同的特征来分类,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探索方法。教幼儿学习分类时,要帮助幼儿分析各物品的特征,会把各个物品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引导他们将物品分类。那么,教师的提问要能引发幼儿对事物进行比较,提的问题,使幼儿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相互关系方面。例如:“这两只杯子,有哪些地方相同,那些不同?”“你怎么知道,这是大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