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习目的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明白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A案课前预备1.课文插图。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材料。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交流材料,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材料。2.老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单独在外。一个晚上,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明白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确实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细心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明白的字词、处理不理解的咨询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处理疑难咨询题。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3.指名描绘画面,老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4.体会情感:假设你确实是这个离乡背井、单独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么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如此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图文结合,熟读成诵依照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历。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咨询:你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依照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如何学习。自学根本步骤: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b、自思:想想本人读明白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不明白。c、交流:读读、说说、咨询咨询。2.学生按本人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老师巡视指导。师生交流,处理疑难1.每组读诗,说说读明白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咨询题及处理的结果。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处理或补充己见。感情朗读,启发想象1.指名朗读诗文。咨询: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么样的思想感情?2.引导以情促读。咨询: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咨询: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么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品赏文字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3.品赏文字,述说感受。咨询: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习写生字,当堂展评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留意些什么。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拓展活动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2.有时机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本人心中产生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B案课前预备1.课文挂图。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第一课时以旧引新,激趣导入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指导看图,感知图意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互查。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拍,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