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筑行业调研报告XX市民营经济百亿行业——建筑行业发展调研报告按照市工商联《关于开展打造我市民营经济百亿行业调研活动的工作方案》的部署,2007年9月,由市委统战部、XX市工商联、武汉青年国民经济研究所组成的课题组,对全市民营建筑行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在这次调研活动中,课题组通过面向全市建筑行业民营企业下发调查问卷,走访重点民营建筑企业,认真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对XX市民营建筑行业进行了初步的摸底,着重分析了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XX市民营建筑业发展现状近年来,XX市不断完善民营经济的法规和政策,突破性地发展民营经济,民营建筑经济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已经占有总体建筑经济的半壁江山,多种经济成份的建筑业企业并驾齐驱的发展局面已经形成。从历史看,武汉建筑业民营企业大多起步于上世纪中后期,且大多是从个体经济演变而来,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炼和艰苦创业,已经走出了一条依托当地资源和企业自身优势,面向市场需求和未来态势的稳步发展路子。特别是近几年来,国有和集体建筑企业纷纷加快改革改制步伐,民营建筑企业从少到多,从弱到强,XX市总体民营建筑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规模,对XX市建筑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武汉民营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主要体现在:1、生产规模扩大,民营建筑比重提升。由于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对高速公路、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大力推进商品住房建设,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XX市民营建筑业企业总产值、竣工面积稳定增长。统计显示,2006年我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962亿元,民营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一半以上,超过60%的民营建筑企业对行业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非国有经济的比重显著提升,更有利于这一劳动密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第1页共11页行业的新陈代谢,促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总体建筑业企业改革,为武汉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企业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显著,市场竞争力加强。XX市民营建筑业企业技术水平提高显著,建筑产品的产品结构由原来的单一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技术含量由低变高,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资质等级普遍提高。我市是传统的建筑业大市,建筑企业总体资质水平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据统计,2006年XX市建筑业在中部6省省会城市中总产值、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拥有一级以上资质等级企业数等各项指标均居第一。其中民营建筑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随着1996年建设监理制度在全国的推广,以及《建筑法》和《招投标法》的实施,武汉民营建筑业企业紧紧围绕提高工程质量、效益水平,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建筑管理,建筑业市场日益完善,招投标面不断扩大,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工程质量明显提高。3、房屋施工和竣工面积继续增长,XX市民营建筑业总产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前移。据统计,2006年XX市民营建筑施工面积同期相比增长超过20%,2007年上半年签订合同价款的增加,为全市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建筑业生产大幅增长的带动下,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本次调查显示,80%以上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的中小民营企业,企业组织机构日趋合理,已初步形成以总承包或高资质优秀企业为核心,专业化、劳务企业与其合作的企业群体。武汉民营建筑业生产出现稳定增长,生产经营保持较好增长势头。4、武汉民营建筑业企业经营情况继续好转,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随着1996年建设监理制度在全国的推广,以及《建筑法》和《招投标法》的实施,通过推进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武汉民营建筑业企业紧紧围绕提高工程质量、效益水平,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建筑管理,建筑业市场日益完善,招投标面不断扩大,获黄鹤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的民营建筑企业开始涌现,工程质量明显提高。5、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民营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增速第2页共11页减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筑业企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员的增速逐步减缓。据XX市建委统计,XX市建筑业现有从业人员30万人,85%是农民工,1/3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