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新人教版【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知识梳理与自主学习】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文革”出现的原因:2、破坏的表现:3、教训:二、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十一届三中全会)2、主要成就(1)首要环节:(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既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也表明新中国政治民主的发展)①基层民主选举的概念和地位(教材P99第一段)②法律依据:③农村基层民主:④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意义:第一,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第二,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益;第三,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3)加快法制建设: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①颁布了1982年新《宪法》并多次修订;②出台了《选举法》、《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③确立“依法治国”方略A.1997年……B.1999年3月……C.1989年4月……,1999年4月……。这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依法治国的意义: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对于保障人民权益、正常的生活以及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推动国家政治生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实行依法治国,能够更好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图5是新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其下方的标语应该是()A.“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B.“紧跟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D.“人民公社无限好,万里江山一日新!”2.右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这一历史时期()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3.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代的是()A.“一边倒”、“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百花齐放”、“人民公社”、“大跃进”C.“红卫兵”、“斗资批修”、“工农兵学员”D.“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教兴国”4.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5.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7.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的反思和调整,20世纪90年代的创新和变革,2000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