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由放任”的美国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时空观念: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史实、影响为时空线索,形成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时空特征。2.唯物史观:通过学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必然性和影响,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爆发:1929年10月,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本土爆发。3.扩展: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4.特点(1)范围广: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2)破坏性大: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业也遭受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长。(3)持续时间长: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5.影响(1)经济: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空前激烈的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2)政治:工人罢工运动频繁、农民运动也不断高涨,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3)世界局势: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紧张。[易错提醒]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过分投机股票市场是直接原因。知识点二杯水车薪1.危机前的美国经济(1)20世纪20年代,美国依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膨胀起来的实力,扩大生产,改进技术,提高生产力,经济一片繁荣。1928年,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头。(2)经济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造成“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3)1929年胡佛入主白宫时,美国正值经济繁荣的顶峰,但经济危机的凶兆已经显露。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初期(1932年前)①特点: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②内容: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维持生产和投资;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鼓励企业投资;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③影响: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1932年,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2)调整(1932年)①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及各州提供贷款;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②影响:美国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胡佛名声扫地,最终被人民抛弃。[概念阐释]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通常被视为由于工业革命和随后的资本主义体制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知识点三病入膏肓的经济1.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业务被迫部分或完全停顿。2.工业危机:工业生产持续下降,重工业部门所受的打击尤为沉重。3.农业危机: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农产品批发价格暴跌。4.商业危机: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5.政治危机(1)失业现象严重。(2)阶级矛盾激化,整个社会一片混乱。6.信任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信心,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史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①。当时美国还流行一种说法:“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②。史料二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③。史料三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④。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经济大萧条研究》史料四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⑤。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