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1学段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卷密封线内或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案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案卷的规定区域内,否则不计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一贵族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其中处于大宗地位的应是妻室子嗣妻(正配)A.大姐(26岁)C.三哥(20岁)妾一(侧室)B.二哥(24岁)妾二(侧室)D.四哥(18岁)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3.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的突出表现是A.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建立了军镇制度D.实行三教并行制4.《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军政B.民政C.行政D.财政5.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图2图3图1图2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7.下列示意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地地地地方方方方年代年代年代年代ABCD8.下列各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原因的是①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②山多地少封闭式的农耕经济③平民与贵族间的斗争④小国寡民和独立的城邦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A.10岁雅典男童B.雅典贵妇C.40岁雅典男性公民D.来自波斯的商人10.根据下图所示,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1辽阳行省岭北行省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11.右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是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开始确立的标志。这部文献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B.英国的《权利法案》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美国的1787年宪法12.1832年英国的议会选举改革后,直接利益的获得者是A.工业资产阶级B.工业无产阶级C.掌权的新贵族D.广大贫民阶层13.1785年左右,美国人用一幅题目为“联合或死亡”的政治漫画提示了美国面临的困局。为解决困局,美国A.进行独立战争,赢得国家独立B.制定《邦联条例》,维护独立成果C.制定1787年宪法,确定联邦制原则D.进行工业革命,实现经济腾飞14.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5.具有18—19世纪“多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A.美国B.法国C.德国D.中国16.英国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取得的特权有①协定关税②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英国商人到内地游历经商④产品免内地税A.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