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自主学习】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览表: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近代衣长袍马褂、布衣服、装、袍、裙子等食中餐吃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住中式建筑出现和的豪宅俗封建、落后、繁琐愚昧断易、废止、简约文明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开放后新中国衣列宁装、、色调、款式单一五彩缤纷、款式食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低【需凭计划供应】到1987年,基本解决问题;政府还倡导“工程”住住房拥挤、陈设简单1995年,城镇启动“工程”俗、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注重、讲究、赈济【合作探究】③思想解放: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是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总之,近现代以来,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交汇与碰撞,推动了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探究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有什么特点?趋势: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向近现代化演进。特点:①近代: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城乡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状态,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②现代:在城乡普遍发生,而且更深刻、更彻底。【目标检测】【必作题】1.右图为《辛亥革命以后街头剪辫子的情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B)①受西方影响,带有移风易俗的性质②具有强烈的反清色彩③最早提出断发主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④移风易俗之风遍行全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③④2.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A.②①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B)时期所送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①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09年为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为有身段的女人。导致这种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A.西方文化传入B.社会政治的变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C.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5.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D)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选作题】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刘志琴《服饰变迁》材料二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二:……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又岂能在清廷的子孙中断送这一祖制。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老老少少争先恐后剪掉辫子,一日有20余万人,中山县纷纷成立剪辫会,一直深入到农村小城镇,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刘志琴《服饰变迁》思考:为什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