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课堂互动学案岳麓版选修3三点剖析一、尼克松主义与杜鲁门主义的比较一是两者反映的国力不同:杜鲁门主义实施时,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取得了霸主地位;而尼克松调整外交政策时,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霸主地位动摇。二是外交方针不同:杜鲁门主义是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进攻方针;尼克松将对外战略由进攻转为防御,主要表现是从越南撤军,确保战略重点欧洲;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霸权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①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把美国拖得筋疲力尽,引起国内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不安。国内反战情绪与日俱增,反战示威此起彼伏,就连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内部,要求迅速结束越南战争的呼声也日益强烈。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严重下降。1948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是54.6%,1970年下降为37.8%;1950年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49.6%,1970年只有15.5%。1960和1968年两次爆发美元危机,使美元的地位发生动摇。③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取得了优势;在常规力量方面,美苏也大致处于均衡。④西欧、日本的独立自主倾向不断发展。⑤第三世界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根基。古巴革命的胜利、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等,使美国的“后院”燃起烈火;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亚洲人民的抗美救国运动,使美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2.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后,针对上述情况而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了尼克松主义。其内容涉及美国外交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①调整美、欧、日联盟关系,把建立联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继续同苏联展开争霸斗争。③改善中美关系,积极打开对华关系的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④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战略。三、美苏争霸的阶段特点学以致用【例1】如何理解尼克松主义?解析:尼克松主义是尼克松1969年入主白宫后,对美国的对外政策进行的调整。总体上看是收缩、缓和,这是根据美国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必要调整,是从美国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参考答案:原因: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内容:尼克松上台后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①调整美、欧、日联盟关系,把建立联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继续同苏联展开争霸斗争。③改善中美关系,积极打开对华关系之门,想由中国制约苏联。④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实质: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战略。【例2】促使美国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与中国关系的变化B.第三世界兴起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提示:任何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是由本国实力和国家利益决定的。答案:D【变式提升】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中美关系逐渐得到改善。下面对其得到改善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当时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②当时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局面,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必须改善与中国的关系③当时美国认识到长期孤立和封锁中国的政策遭到失败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已经不容小视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①侧重于中国方面,②③④侧重于美国方面,都是两国寻求改善关系的原因。答案:D【例3】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A.苏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