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例5)》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例5是一个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巩固长、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2)用16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别为长16厘米、宽1厘米和长8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其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一般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周长越短。(3)在“分析与解答”环节,教材呈现了画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来解决问题的策略。(4)在“回顾与反思”环节,通过提问“只有这三种拼法吗”,提示应用此策略时,需要检查是否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5)“做一做”,让学生探索“给12盒保鲜膜捆胶带怎样最省”的实际问题,需要转化为“将12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组后的图形周长最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发现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在指尖上,要让学生通过有效操作才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探究。应提供多种材料供学生探究,如用学具来拼摆,在方格纸上画草图等。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1)探究之前,要明确要求。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要求,也就是理解题目的意思,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例如,“做一做”需要让学生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应准备学具,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2)探究之中,要指导方法。1/2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或摆或画,活动中需要方法指导。例如,教学例1时,需要提示学生不要盲目操作,要先思考长、正方形的特征,再动手。不仅可以提高探究的有效性,而且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的机会。(3)探究之后,要总结规律。通过例1和“做一做”的探究,应使学生发现“在小正方形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拼得的图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短。”总结规律时,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个规律即可。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