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学法指导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2.通过图示法理解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________、山西、________和龙门碣石以北。2.四大区域地区项目山东地区山西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分布河南崤山以东,史称中原河南崤山以西特点经济最发达,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是传统的________区之一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是传统______区或半农半牧区地区长期居于全国________的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相差距大经济实力十分有限3.区域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预习评价】1.(判断)西汉时候的山东、山西与今天的地理概念相同。()2.(判断)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知识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高潮(1)时间:两晋之际。(2)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________内迁。(3)影响: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________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2.第二次高潮________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3.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________。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预习评价】1.(判断)东晋的八王之乱及各族统治者的相互争杀,使北方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2.(判断)人口南迁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3.(思考)“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离境于斯似客,立业以斯为始,四海五洲贡水溯源。”这是对福建广东江西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是在什么时候?试答: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________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________,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________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过程(1)初步开发:①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期。②表现: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________和产量大幅度提高。(2)加速发展:①时间:________以后。②表现: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3)南移完成:①时间:________时期。②表现: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3.影响(1)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________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2)区域经济发展的________日益突出;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________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预习评价】1.(判断)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在唐朝。()2.(判断)魏晋南北朝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3.(思考)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答:[知识拓展]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3)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图示巧记]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知识拓展]我国古代北方人口三次南迁的共同点(1)三次高潮都发生在政权交替之际,统治阶级内乱之后,政局混乱之时。(2)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3)南迁的原因都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战乱以及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误区警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中唐以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必须明确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于北方,但还没有超过北方。[误区警示]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长时期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历史因素决定的。[图示巧记]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