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2.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及著作。3.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背景(1)20世纪初,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已有人开始介绍马克思。(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概况(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②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③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2)十月革命后①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③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易误警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转向以俄为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意味着近代中国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方向发生了转折,开始由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转为向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由以欧美为师转向以俄为师,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背景五四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经过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马克思主义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得到了进一步传播。2.概况(1)工读互助团的失败①原因:经济上入不敷出和经常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②影响: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2)三次论战①问题和双方:1919年,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等分岐,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讨论;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讨论;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交锋。②影响:这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得到进一步扩大。(3)传播方式: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轻巧识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点三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理论指南1.过程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2.概况(1)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2)上海小组把《新青年》改为公开理论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随后又创办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介绍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共产国际与俄共组织情况。(3)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还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教师用书独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料一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史料二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史料三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劳动界》[解读](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表明中国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十月革命的意义,开始宣传十月革命。(2)史料二主要说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认识到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