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考纲展示】宋明理学【重点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一、儒学的危机(了解)1.儒学危机出现在什么时期?其原因有哪些?(结合教材P15第一自然段分析)2.儒学的危机的表现是什么?(结合教材P15第二自然段分析)★★★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内涵是什么?主要分为两大派系?(结合教材P15第四自然段分析)★★★2.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结合教材P15第五自然段分析)他们的主要思想观点有哪些?(结合教材P16第一、二自然段分析)★★★3.程朱理学的地位是如何变化的?(结合教材P16第三自然段分析)★★三、陆王心学1.陆王心学的两大代表人物是什么?(结合教材P16第四自然段分析)2.陆九渊的主要思想观点有哪些?(结合教材P16第五自然段分析)3.王守仁的思想观点有哪些?(结合教材P17第二自然段分析)★★4.宋明理学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教材P17第三、四自然段分析)【疑难解惑】【自主检测】CDDBCBACDD1.(2011·山东潍坊)“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董仲舒B.程颢C.朱熹D.王守仁2.(2011·山东实验中学)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3.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醒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能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影响的分别是()A.佛教、道教、墨家B.道教、墨家、儒家C.佛教、儒家、墨家D.佛教、道教、儒家4.(2011·山东济南一中)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5.(2011·山东济南一中)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6.“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7.少林寺钟楼前唐开元碑碑阴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赞语略曰“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此图从正面看,长者秃顶、须髯,是佛祖类人物,代表释家。若稍换角度,遮住画像右面,则左侧就是头挽高髻的老子侧画像,代表道教(家);遮住左面,右面则是头戴儒巾的孔子侧面像,代表儒教(家)。画面是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不可能同时出现C.儒、释、道三家的主张各不相同,冲突激烈D.反映了儒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8.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9.“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0.(2011·揭阳梅州)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学习案【重点解读】一、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1.程朱理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