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问题情境】阅读教材第130-131页,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农业方面:实行___________工业方面:企业,实行_____产品分配方面:实行劳动力方面:实行成年人阅读教材第131-133页,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新经济政策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战后的新形势,引发严重的内容:农业上,以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和的形式,实行。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分配制度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实质:利用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作用:经济:调动了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打下了基础。政治:巩固了_______________,巩固了__________________。实践:列宁找到了一条俄国向____________________过渡的正确途径。【我的疑问】备注第1页共4页【自主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苏联史》材料2: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3: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材料4: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全集》回答:1.材料1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3.材料3说明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材料4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结合材料回答,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备注第2页共4页【课堂检测】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制C.固定粮食税D.义务劳动制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与政府颁布的哪项政策有关()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5.列宁提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苏俄实行()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商品自由贸易D.工业化方针6.“列宁曾经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农民群众的结合。”在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A.允许自由市场贸易B.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D.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7.《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