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新人教版【课程标准】(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课前预习案】一、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烂熟于心)1.直接因素——克里木战争(时间、作战双方、结果及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影响)2.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当然,农奴制在政治方面也激化了阶级矛盾,出现了农民起义)3.19世纪俄国社会出现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新思潮的推动)(1)“十二月党人”的改革主张(2)进步“知识分子”群体的改革要求(3)进步的文学作品4.改革者及改革的根本目的:二、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一)“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经济基础领域的改革(烂熟于心)1、时间:2、主要内容:3、评价:进步性:局限性:4、实质及依据:(二)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1、司法改革:原因、内容、评价2、地方自治;措施、影响三、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烂熟于心)1、性质: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积极:3、局限:【课中探究案】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4分)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2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6分)(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6分)(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4分)【有效训练】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二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材料三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2分)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2分)(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4分)(4)结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亚历山大二世的上述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2分)【课后拓展案】3.(2008上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他们是否还长久地买卖人口,把人当牲畜?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是谁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