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第二课时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一、课标要求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二、教材导读第一框题:“六王毕,四海一”1、背景问题:你认为秦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和条件各是什么?2、过程(1)灭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的王朝。(2)攻占北方:公元前215年蒙恬北击匈奴,收回__地区,修筑了和,加强了北部边防。(3)统一岭南: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__,于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并置__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4)管理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的交通路线,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员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3、影响:问题:结合课本,思考秦统一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二框题:海内为郡县1、郡县制的出现:____时期,在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2、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3、郡县制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__、郡尉、监御史等职,郡下设县,同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级以下有乡、里、亭等。4、特点及影响:中央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____的重要标志。5、西汉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出现并存的局面,后逐步削除地方割据势力,使“____”政体更加巩固。第三框题:百官公卿1、秦朝(1)皇帝制度:秦王__开始自称始皇帝。(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即__、__、____。(3)中央各重要部门官员有:即奉常、朗中令等,称为。(4)评价: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可以____,减少失误;但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2、西汉:汉承秦制,稍有损益。汉初施行“”“”并行制,地方势力一度威胁中央集权。武帝时设置和司隶校尉,加强朝廷对地方控制。三、拓展探究1、如何认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建立的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2)确立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突出的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4)内部的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的矛盾,主要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一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5)深远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充分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2、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项目分封制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联系国家大一统建立基础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概不世袭官吏权利职责拥有封地,世袭统治皇帝任免,在辖区行使行政管理权与中央关系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历史作用巩固了西周统治,但易发展为割据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和国家统一四、双基检测1、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阶级对立的产物C.历史的倒退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左传》桓公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说明了①当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②当时实行的是分封制度③当时实行的是宗法制④当时社会是平等的、各有分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