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思考按。去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村级党组织建设,探索实践了“一推一述一直选”村党组织书记、全面实施“五百工程”、建立健全“支部加协会”四级联动新机制、大规模培训村级党组织书记、打造农村党建综合示范带,全县村级党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近日在对村级组织建设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提出来,希望引起大家重视。近日,我们采取实地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对当前全县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制约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村级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村党组织班子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有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面对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工作上顾虑较多,加之农村工作难度大,害怕干不好,思想上产生畏难情绪。二是工作方法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形势。一些同志守业有余,创业不足,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等上级党委安排部署,工作没有新思路、新举措,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形势,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推进步伐、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是政策理论和工作水平欠缺。一些同志缺少学习,甚至不学习,导致理论功底不牢,政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党组织书记领导和带头示范作用。四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部分同志缺乏致富路子,家庭经济发展较慢,个人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另一方面,已经富裕的同志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或者是不愿带领群众致富。五是坚持原则不够。一些同志在工作中不能坚持原则,甚第1页共4页至超出原则办事,特别是在征收社会抚养费上有不坚持标准,少收瞒报,还有部分同志存在挪用集体财产、利用公款吃喝等问题,在走访的近70余名党员群众中,反映这类问题的占37%。六是作风不实。有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工作飘浮、作风不实,官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七是年龄和文化结构依然堪忧。20*年村居换届后,村级班子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村党组织书记,据统计,我县50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有172名,占村党组织书记总数的33.4%,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88人,占总数的55.9%,小学文化程度的还有29名,占总数的5.6%。(二)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阵地缺乏。据调查,全县目前尚有87个村没有活动阵地,有103个村活动阵地陈旧,条件简陋,设施不全,根本不能发挥村党组织活动阵地的作用。二是活动阵地利用不够。健全规范的活动阵地应该是村级组织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但是,大部分活动阵地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连起码的党员学习制度都没有坚持好。据调查,能够合理利用的约占30%,能够充分利用的不到10%,活动室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三是制度不健全。有的村党组织有活动室,但制度不健全,从对20*年新建的100个活动室验收情况看,30%的硬件设施缺乏,60%的软件资料不健全。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宗旨观念和政治信念不强。认为自己不是国家正式干部,政治前途渺茫;党纪党规对自己制约力度不大,就算出了什么问题,大不了不当村干部就是。二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家族观念、家长观念太强,养成了家长、霸王习气,久而久之,工作方法就变得简单、作风就变得粗暴。三是廉洁自律意识差。抱着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不拿白不拿的心态,反正山高皇帝远,管不着。客观原因。一是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第2页共4页必要物质条件,想干事却干不成,村级公益事业想做却做不好,无法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二是政治经济待遇差,对村干部没有吸引力。三是缺乏监督,群众的监督意识、参与意识不强,规章制度对村干部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力。三、思考及对策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就是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的问题,有人办事是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有钱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