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电脑——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教学设计学校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课题认识电脑——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教师姓名蒋淑珍学科(版本)甘肃教育出版社和甘肃省声像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章节模块二第2节课时一课时(第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第二模块的第二节内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本模块中比较抽象和难懂的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好本节内容,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明白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否则对计算机只是肤浅的认识,因此这节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不同进制数之间的换算和信息处理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中的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所涉及,比如: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但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就会发现,这两个阶段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明显不同的,小学阶段的要求是只要能够说出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的名称就可以了,但到了初中阶段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会明显提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时间的安排,本节课是第1课时,只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的教学目标即可,其它的内容会在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理解计算机常见的硬件名称和主要功能3、知道计算机常用的软件并明白计算机软硬件的重要作用4、正确理解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硬件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地组装计算机。2、通过使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能够正确区分软件和硬件。3、能够正确说出计算机的硬件名称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树立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规范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2、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重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教法和学法分析1、创设情境导入,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以“人”和“电脑”作类比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学习保持很高的好奇心和兴趣。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电子白板制作的游戏;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精神。4、通过硬件角色扮演,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大多都来自务工家庭,许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对电脑很陌生,也很少使用,对电脑内部的结构更是不清楚。但他们对知识形成的共同特点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感知、形成表象、从而构建新知。因此,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人”和“电脑”类比教学、制作白板游戏、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尽可能让每位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小组探究等方式真正学到知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一幅有关鼠标文字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文字怎样才能“送”到电脑里?从而引出电脑的相关部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基本部件的重要性。让学生对键盘、鼠标这样的基本部件进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运用电子白板软件中的“动画”功能播放图片,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类比教学,探究新知利用电子白板课件讲解基本的输入和输出设备,然后让部分学生自己从白板库资源中找出其它的外设,拖拽在白板的合适位置。利用白板的“刮奖”功能设计了猜奖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轻松掌握了基本外设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外设的同时,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拓展学习了其它的外部设备。运用电子白板的“库中图片资源”和“刮奖”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交互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角色扮演,突破难点利用电子白板课件讲述了主机内部的相关部件,并用实物展台展示具体的硬件实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种硬件设备的认识。本环节设计了“挑战自我”和“硬件角色扮演”活动,利用“点名器”随机抽出部分同学完成挑战自让学生能够说出计算机常见的各种硬件的名称和主要功能。通过实物展台展示了计算机主机内部的各种硬件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