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下心来做阅读(一)——如何在我校推行课外海量阅读一、推行海量阅读的原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9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重要时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的窗口。今年5月,我们奔赴广州生本发源地——华南师院,亲临了课堂现场,感受了海量阅读带给我们的震撼,让我们深深感悟到了海量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推行生本课堂的今天,生本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更显得海量阅读带给我们的是享受和成功的喜悦!我们县正在推行生本课堂课程改革,为了让生本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真正做到“教师隐身,学生上线”。语文课推行海量阅读势在必行。海量阅读个人认为分课外海量阅读和课内海量阅读。为了我校推行海量阅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我们推行课外海量阅读!实际经验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仅靠每周几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几本薄薄的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总结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后说:“少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是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上,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恰当的指导。有的教师仅仅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到底应该读些什么,怎样读,学生一片茫然,有的老师虽有一定的方法指导,但多流于形式。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许多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时间,对学生课外阅读不支持。有时候课堂上的读书,成为一种机械式的流水作业,应付差事,更别说什么方法了。一方面,学生能如数家珍地道出一大串电影明星的名字,清楚地知道有关这些明星的奇闻轶事,可对莎士比亚,雨果却一无所知,另一方面,课堂上的有些辅助教材使学生把那些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佳篇看成是一种机械式的作业,对课外阅读毫无兴趣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有着其它活动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节阅读课和孩子们回家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二、激发学生海量阅读的兴趣据调查显示你,学生普遍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情节性强、趣味性强的读物,对于教师、家长推荐的书,他们不喜欢阅读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一)以读促读在课堂上针对一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后,可以相机推荐、引导学生去阅读与之相关的文章。例如,学习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匆匆》后,我们可以适时推荐学生去阅读朱自清的其他篇章,如《背影》《春》《荷塘月色》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作家描写春的文章,也可以引导学生读一组关于四季的文章。只要引导得当,日积月累中,学生必然学会举一反三,就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二)以展促读随时随地为学生创设展示阅读成果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篇目及阅读感受以多种形式与同学们分享。有可能的话,对学生的阅读成果加以记录、整理,既可以使其获得成就感,也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三)以看促读目前,许多名著、名篇被拍摄成了动画、影视作品,如《宝莲灯》《西游记》《安徒生童话》都已成为孩子们竞相追捧的热播节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观看一边阅读原著进行对比。假以时日,学生在爱上这些动画、影视作品的同时,也一定会爱上阅读。(四)以境促读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情境,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相应的共鸣。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