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本部分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在中考题中出现概率较高。在中考中多以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其中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的应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应用是填空和选择的热点。压强的计算在近几年中考中也多次出现,但计算难度有所降低,今后在学习中应注意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应用的联系,利用压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还要学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考点一、压强【例1】下列事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措施是()A.铁轨铺在枕木上B.书包背带做得宽一些C.载重汽车多用几个轮子D.木桩的下端削成尖形解析:在铁路的钢轨下铺设枕木、把书包带做得宽一些、载重汽车多用几个轮子,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木桩的下端削成尖形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答案:D。方法总结:记住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几种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来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历年各地中考的一个热点。考点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例2】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如下猜想:猜想A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猜想B在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猜想C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图13-14中各图所示的操作:(1)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___的三个图,可以说明猜想A是否正确;(2)比较代号为_____________的两个图,可以说明猜想B是否正确;(3)比较代号为_____________的三个图,可以说明猜想C是否正确.解析:本题是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在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应先确定研究对象的物理量(如液体压强),然后逐一研究这个物理量和另一物理量(如深度或液体密度)的关系.研究时要控制除这两个物理量外的其他物理量(深度或密度)不变,然后将这些单一关系综合起来,即控制变量的思想.为验证猜想A是否正确,必须在同一液体中的同一深度,转动金属盒,将橡皮膜分别转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U形管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差是否变化,所以应选图中代号为A、B、C三个图;检验猜想B是否正确,要分别将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观察两管中水面的变化情况,故应选代号为E、F的两个图;为检验猜想C是否正确,要将金属盒分别放在同一液体的不同深度,观察两管中水面的变化情况,故应选代号为A、D、E(或B、D、E或C、D、E).答案(1)A、B、C(2)E、F(3)A、D、E(或B、D、E或C、D、E)方法总结:牢记液体压强的特点(4条)并能灵活运用。考点三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例3】火车或地铁站台边缘在一米左右处都有一条白色安全线,铁路部门有规定,在火车没有停稳前严禁旅客越过此线,如图2所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解析: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在火车飞速而来时,人决不可站在离路轨很近的地方,因为疾驶而过的火车会引起人车之间空气加速流动,人的前后两侧有较大的压强差,从而对站在它旁边的人有一股很大的吸引力,似有一只无形的大手从身后把人推向火车。所以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答案:]大轮船以很快的速度从小船旁开过时,两船间水流速度快,水对小船的压强小,小船的另一侧水流速度慢,对小船的压强大,小船容易被压向大船而与大船相撞。方法总结: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经典考题】1.(2分)(2013•永州)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A.骆驼的脚掌长得很宽大B.菜刀刃磨得很锋利C.坦克装有两条宽大的履带D.减少汽车的载重量2.(3分)(2013•绵阳)体重60kg的张超为了估测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穿上一双平底鞋站在一张方格纸上,描画出一只鞋的鞋底边缘的轮廓如图所示,已知小方格每边边长2cm.他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A.1.5×104PaB.3.0×104PaC.1.5×103PaD.3.0×103Pa3.(2013雅安)如图10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质量可忽约的薄...